2013年5月3日 星期五

[專欄] 教育資源的城鄉差距

晚上9:43


文 / 陳冠甫

        台灣目前居住在都市中的人口已在八成上下,城鄉之間的工資、物價、房價差異;又或者是新台灣之子的比率、不同地區升學率等城鄉差距,再再都成為社會討論的議題。台大教授駱明慶數年之前分析進入台大學生(台大為何具有代表意義在此不加以討論)組成,發表了經常在討論城鄉議題時被提及的<誰是台大學生?-性別、省籍、城鄉差距>,對於教育資源之分佈及學生背景之間加以討論。
        對於教育資源之取得,除了經濟背景之外,城鄉差距的差距也日益加大。在此,要就升學制度、師資、經費等層面討論城鄉差異的議題。


教育制度
        <誰是台大學生>一文完成早於多元入學方案之前,和目前升制度度上已有不小的差別。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包括此文在內諸多討論學力成就的文獻中,均提及父母之背景對於學生升學之影響遠較其它變因影響程度為大。可以想見的是,即便是從鄉村進入高等學府的學生也大多來自社經背景較佳的家庭。在這種狀況之下,許多鄉村的學生不但不能享有如城市般良好的教學設備,同時也無法得到家庭的奧援,而成為弱勢中的弱勢。
雖然在教育改革之後,在制度上設計了繁星計畫,希望能夠拉近城鄉的入學機會,但是這個以結果論的補救方式,並無法實質的幫助到上述之弱勢。鄉村的弱勢學生在學童時期便無法跟上學校進度,又怎麼能預期他們有辦法在高中時候名列前茅被推薦到好的學校呢?到頭來享有此制度上紅利的,大多都是本身在鄉村中已有優勢的學生。
        自從基本學力測驗開辦之後,升高中便以就近入學為目標,且以行政區為單位規畫,希望學生選擇區內之高中職就讀。這個政策的初衷是希望學生勿一味相信明星高中,而浪費許多時間在交通上。但現有之高中職設立,大多設於城市地區,鄉村地區的學生無論是就讀區內或區外之高中職都需要花費驚人的交通成本,而鄉村鄰近的區域往往難以找到一所能提供基本教學品質的學校就讀。就近入學的政策雖然讓各個行政區內都漸漸出現了有一定品質的學校,但是這個「近」並不屬於偏遠地區學生的福利。再者,目前升學主要是採標準化測驗,其出題內容大多傾向城市學生的生活經驗,這可能會使得鄉村地區學生對於學科與生活脫節的感受較城市學生強烈。進一步使得父母的生活經驗不能幫助子女,也無法傳承,對於現今多元社會而言,也不是件好事。
        因此於升學制度的設計上,應該更加重視學力培養的過程,而不是僅重視在校成績的結果。在這個議題上,與後述之鄉村師資、經費問題息息相關。而另一方面,在一行政區內的學校設置,以及學校品質方面,隨著明年十二年國教正式廢除基測後,勢必將會引入一套評鑑機制,只是具體的政策還未上路,實際狀況未知。

師資方面的問題
        鄉村地區的學生無法在學力上和城市的學生競爭,除了本身生長環境的差異之外,受到老師的影響也十分可觀。主要的問題有:1.不易招募到優良的師資。2.老師流動率過大。3.無法有效地評鑑或是淘汰老師。4.在經費不足的狀況下無法施展。5.老師必需花費許多心力處理非教學的問題。而這些問題也不是獨立存在,而是一環扣著一環的。
        鄉村地區人口較少,居住於學校周邊的教師來源先天上就比較少。鄉村地方因為交通的問題,使得教師的進修機會也不足,而能夠通勤至此教書的老師也較少,因此大多數有能力的教師均會希望能夠在都市中的學校任教。雖然目前的制度上有提供薪資上的獎勵或是日後加分等誘因,但是並沒有實際能將老師長期留下來的效果。許多老師在找到心目中更理想的職缺後便離開鄉村學校,雖然在教師生涯上這只是一個個人的選擇,但頻繁的更換任教老師,學生需要花額外的時間適應,不利學習。筆者國中於鄉村地區就讀,便深受其苦。教師流動率大除了花時間適應之外,為了避免課程開天窗,因此代課教師的品質校方便難以把關。筆者更曾親身經歷過某門課整學期開天窗,每週都由不同的校內老師代課或是自習。這師資來源的問題相當程度的損害了學生的受教品質。而在教師數量不足的情況下,貫徹老師的評鑑或是退場,更顯得困難。
        然而,即使有優秀的老師願意到鄉村任教,鄉村學校的經費、捐款也無法與城市比擬。學校無法即時更新教具或是圖書,甚至是教室內部狀況的更新都只能先選擇最急迫的改善。這對老師教學很大的限制與不良影響。同時,鄉村地區並不是只有於教育方面經費缺乏,其擁有的社會服務也較少,老師更有可能需要花心力去處理學生的家庭或是經濟等問題,使得能花在教學上的時間變少。甚至進而影響到老師日後的教學熱情。這些使得老師教學受限、影響教學熱情、留不人材等原因的交互作用都是使得學鄉村地區學生更加弱勢的原因。

預算
        在預算上,鄉村地區往往處於極度弱勢。除了學校的經費之外,其公共服務或是資源也都不是能與城市相提並論的。在學校內,如筆者所經歷過的,課桌椅損壞、教室板擦不堪使用、西曬處安裝窗簾,學校都以極低的身段安慰學生,表示學校經費有限,只能滿足最低限度的需求。在較不受重視的藝能科,甚至不在維修的考慮範圍之內。羽球拍幾乎找不到完好堪用的、音樂教室的鋼琴音不準。甚至平常上課的教室本身就是危樓!雖然在這種環境中師生共同努力,彼此激發創意還能創造一個快樂的學習環境。但是仍然有創意不能解決的事情,經費的合理安排才是根本。雖然近幾年學校的以上狀況大多有所改善,但是在整體財政吃緊的狀況之下,仍然有許多不合理之處。
        而在鄉村地區,有許多如運動休閒空間、圖書館等公共設施,都明顯不足以照顧到全區民眾的需求。而處理學生生活問題的機構也不如都市有力,使得問題無法解決,進而將問題帶至學校。學校老師得花更多心力處理,學生也無法專心求學,這也都是鄉村地區學生學習不能長期有效持續的原因。
        資源的分配上,鄉村先天就有所弱勢,因此在教育預算的安排時,或許可以將鄉村置於都市之前。例如圖書的購買、計畫全國性設置的教學媒體可以考慮將鄉村地區優先執行。而教師的員額或是薪水彈性,也可以因地制宜達到最好的狀態。這些都是可行的方向。否則以目前都市優勢不斷加強的狀況下,日後可能會更難有所做為。

小結
        近年經濟發展轉向知識密集型產業為主,鄉村在此發展中進一步被邊緣化。因此,妥善處理城鄉問題刻不容緩,需要制度面、經費、有能力的人力相互配合。鄉村的學生並不見得比較差,只是他們沒有專心發展自己潛能的機會。拉近城鄉資源不僅只是為了選舉、憐憫或是規避自己的罪惡感,而是給不同地區的國民一種基本的尊重,讓他們能夠站在同一個立足點上。要求成長過程中一直被忽視的學生長大成人之後滿懷歡喜地回饋社會,是不合邏輯、不切實際的。再者近年台灣少子化狀況嚴重,不再如同過去可以透過學力篩選將絕大部份的學生從菁英教育中淘汰,每一個孩子都必需要能發揮其所長,並且為這個社會提不同的動能才行。相較於城市小孩,從鄉村長大的學生更有可能可以提供給這個社會不同的思維和動能。
        在處理相關問題時,雖然現實面的經濟問題非常嚴重,但並不能只考慮金錢問題,在城鄉發展差距中金費的奧援反而是最簡單解決的。這個議題需要更多的關注、更多人投入心力、學者機關做更多的研究及思辯。對於有於鄉村求學經驗的人而言,或多或少都看到了當時老師的無力,以及一些當初的同學們現在正在人生中掙扎。這或許也是許多鄉村出身的人願意投入教育的原因吧。

Written by

We are Creative Blogger Theme Wavers which provides user friendly, effective and easy to use themes. Each support has free and providing HD support screen casting.

0 意見 :

張貼留言

感謝您願意和我們交流意見~

 

© 2013 NTUEDUSA . All rights resevered. Designed by Templateis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