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31日 星期二

[轉貼] 免試高中藝才班 增額近4成5 / 羅智華

2012/11/27 人間福報 作者:羅智華
全文轉貼自http://www.merit-times.com.tw/NewsPage.aspx?Unid=284182

【記者羅智華台北報導】教育部昨天公布「一○二學年度高中藝術才能班甄選入學簡章」,中部辦公室科長許陣興表示,為配合擴大高中職及五專免試入學政策,增加「競賽表現入學」及「術科成績甄選入學」招生人數,名額提高五百四十三人,增幅近四成五,讓藝術選才管道更暢通。

2013年12月30日 星期一

[專欄] 音樂資賦優異學生的求學之路

文 / 謝瑄、蔡珺安

 許多熱愛音樂的孩子都有個追求音樂的夢想。在教育現場,總有部分的孩子,想朝著藝能科的道路前進,想要往自己有興趣的領域發展,現在台灣的教育多元化,各個學校也陸續的發展音樂、美術、體育等特殊班級,讓孩子能夠藉由這些班級邁向專業的道路。有些孩子幸運一點,能夠及早的發現自己的性向及興趣,比他人早一步準備;相反地,有些孩子可能到了升學關卡,才下定決心選擇了猶豫已久的道路。但畢竟,羅馬不是一天造成的,以藝術類來說,想要走向專業領域並不是一天兩天就能夠有成效,那必須是長久的練習與付出累積而成,想要協助這些起步較晚的孩子,是一項艱難的任務。

2013年12月27日 星期五

[中學教育新聞] 2013/12/21-2013/12/27

關鍵字 : 中小學每週運動150分鐘、高職就業導向班、離島適性輔導、學生興趣發展、教師的幽默課程、英國文法中學、教改忽略資優生、翻轉教室策略

2013年12月26日 星期四

[專欄] 「六.三.三學制」真的最好嗎? 日本的改革討論 part3

編譯 / 陳冠甫

日本獨賣新聞並於十一月八日至十四日連續五個週間於頭版專欄「要改變嗎?六.三.三制」討論此議題。這篇將進入最後的尾聲。

「高中四年」?

在群馬縣太田市的一所高中小學校[1]國小部五年級的自然課程中,印度籍的老師出示河川的照片,希望學生發表意見。學生們用流利的英文回答:「The river is very large. Water flow is slow.」太田市為日本的教改特區,在2005年創立了這所學校。這所學校為學校法人營運的私立學校,市政府出資一半。目前大概有九百名的學生,目前教師約有半數為外國籍。除了國語等部份的科目之外,數學、自然、體育等課程均以英文授課。

該校小學部的副校長井上春樹表示:「正因為本校是高中小學校,能夠完整地培養學校的英語能力以及思考能力。我們不會被考試限制住,而能夠採行有特色的教學。」這所學校十分重視報告以及討論,而國際交流以及志工服務的機會也很多。國中部一年學生的多益成績比日本目前大學生的平均成績還要高。

2013年12月25日 星期三

[專欄] 「六.三.三學制」真的最好嗎? 日本的改革討論 part2

編譯 / 陳冠甫

        日本獨賣新聞並於十一月八日至十四日連續五個週間於頭版專欄「要改變嗎?六.三.三制」討論此議題。上一篇介紹美國與日本的學制,這篇將介紹倫敦及芬蘭。

五歲入學 幼兒教育領頭羊

“Once upon a time, the road was empty”………..

這是倫敦郊外一所小學一年級的上課內容。五歲的小朋友有些吃力地讀著自己寫出來,五行左右的小故事。

包括日本,大部份的先進國家的義務教育都是從六歲開始,但是英國是從五歲開始。1990年代後半英國重視起讀、寫以及計算能力。該校校長表示:「我認為就算小有錯誤,但是能寫出自己的話是很重要的。而且過程中小朋友也能慢慢掌握較難的字彙的用法。」

2013年12月24日 星期二

[專欄] 「六.三.三學制」真的最好嗎? 日本的改革討論 part1

編譯 / 陳冠甫

2010年教育部曾在八月的全國教育會議前,公開討論將現有六.三.三的學制改為五.四.三的學制,引發各界討論。最後因為各界反彈而不了了之。目前六.三.三學制通行於亞洲以及世界各國,但是由於近年來學童青春期提早開始,美國、法國以及中國的部份地區已經開始試辦五.四.三學制。其最重要的理由便是進入青春期的青少年以及兒童所需要的照顧不同,而國小校園資源也常被高年級佔用。

雖然之前錯失了改革學制安排的機會,但是在已經確定實行十二年國教的現在。學制以及課程安排應該要有多想像以及可討論的空間。否則現行實行的十二年國教僅僅只是把教育年限拉長,而沒有實質上的改革。

近日,日本國內討論起學制改革,政府並開始研究、廣納意見。日本獨賣新聞並於十一月八日至十四日連續五個週間於頭版專欄「要改變嗎?六.三.三制」討論此議題。其討論如下。

2013年12月23日 星期一

[轉貼] 澳洲高中生用兩年找自己 / 陳之華

文 / 陳之華     2013-05 親子天下雜誌45期

從芬蘭到澳洲,作家陳之華伴隨孩子成長,持續觀察不同的教育現場。在澳洲的高中,她看到透過學制,設計大學預科及職訓教育的概念,引導孩子進入大學或社會職場的前兩年,有各種機會多方的嘗試和探索。讓孩子可以在多元中,找到自己的專長。

2013年12月20日 星期五

[中學教育新聞] 2013/12/14-2013/12/20

本周新聞關鍵字
[國內] 免試入學選填志願落點、教師資格檢定考試報名、特招報名人數、二次免試入學。
[國外] 智利PISA測驗榜首、傳統教育勝網路教育、美教科書爭議與審查、加國數學教育省思泰公立大學要求增加預算、日本學生打工權利。

2013年12月19日 星期四

[轉貼] 學習如何學習—談學習障礙學生的輔助性科技 / 謝惠娟

作者:謝惠娟

前言
根據研究,我們知道學習障礙不只出現在就學期間而已,而是從幼兒至成人終其一生都受其影響的,也就是說學習障礙是無法完全治癒的 (洪儷瑜,1997;王瓊珠,2002)。除了少部份學習障礙學生能善用其優勢來學習之外,大部份學習障礙學生在歷經多年的學習挫折之後,其實對學習喪失了興趣和原動力。因此,教導學習障礙學生如何學習一直是教師、家長們最關切的事。

2013年12月18日 星期三

[轉貼] 學障兒成長路 / Marcia Kaye

讀者文摘 2009-05-27 第200905期 作者:Marcia Kaye
全文轉貼自:http://www.readersdigest.tw/article/1733

給予適當的幫助,採取適當的態度,有學習障礙的孩子也能健康成長。

柯蒂斯七歲的時候,把家裡的舊電腦拆開,還能重新組裝起來,讓他的父母大為驚奇。在學校裡,他一本接一本讀了很多科幻小說,然而他的寫作能力發展異常遲緩,而且很容易分心。

2013年12月17日 星期二

[轉貼] 學障者從小被罵笨 心酸肚裡吞 / 朱芳瑤

2013-05-06 中國時報 朱芳瑤/台北報導
全文轉貼自:http://life.chinatimes.com/LifeContent/1408/20130506000367.html

新制身心障礙鑑定去年七月上路,首度將「學習障礙」中的閱讀及書寫困難納入鑑定範圍,為學障生的權益豎立里程碑。但民間團體觀察,社會對學障認知仍普遍不足,甚至有青年活到廿多歲才驚覺從小常被罵笨,原來是天生有學習障礙,想到過去遭受的挫折,忍不住與家人相互垂淚。

2013年12月16日 星期一

[電影分享] 心中的小星星

文 / 賴德蓮

本片的主人翁伊翔‧阿瓦提斯是一個三年級重讀兩次、學業成績始終低落,讓學校老師頭痛不已的學生。雖然有繪畫的天賦,但他上課中的不良專注力和總是紅字的學校成績讓他飽受父母與學校師長的苛責。

2013年12月13日 星期五

[中學教育新聞] 2013/12/7-2013/11/13

本週新聞關鍵字 :
台灣PISA成績、英聽題型破解、創意教學、學徒制、教師專業發展團體、校園霸凌、國中科學奧賽得獎

2013年12月12日 星期四

[轉貼] 善用博物館資源規劃教學活動—以天文館為例 / 范賢娟、范賢媛

文 / 范賢娟、范賢媛(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科學教育研究所、臺北市政府教育局)
科學教育月刊 第 255 期 中華民國九十一年十二月 http://www.sec.ntnu.edu.tw/Monthly/91(246-255)/255/12%E5%96%84%E7%94%A8%E5%8D%9A%E7%89%A9%E9%A4%A8%E8%B3%87%E6%BA%90%E8%A6%8F%E5%8A%83%E6%95%99%E5%AD%B8%E6%B4%BB%E5%8B%95.pdf

本文旨在介紹教師可以如何善用博物館的特色來設計教學相關的活動,先以文獻探討的方式分析「博物館教育」觀念的演變。在歷經「博物館教育」、「博物館學習」的思想轉變之後,至今許多抱持批判理論的學者更提倡採用「個人經驗」的立場來解釋博物館存在的意義。然而本文將從價值傳承與價值創造的立場,選擇「博物館學習」的立場去說明為什麼需要帶學生到博物館參觀,以及教師應如何利用博物館資源來設計課程。本文並以天文館為例,詳細介紹與教學有關的各項資源,並實際設計一個天文的教學活動以供參考。最後再以 Talboys (1996)的博物館學習之層次來期勉老師要在規劃課程時能放大眼光,從深遠的角度去評估自己所設計的課程對學生產生的影響。

2013年12月11日 星期三

[轉貼] 博物館之教學模式 / 李明珠

文 / 李明珠 (國立歷史博物館研究組主任)
轉貼自 數位典藏國家型科技計畫 http://www2.ndap.org.tw/newsletter06/news/read_news.php?nid=1616

博物館是社會教育重要的一環,但在學習的呈現上,卻不若學校教育明顯,惟實際上,博物館的「教」與「學」仍有其交互作用與影響,它們是如何產生的?

海恩教授(Professor George E. Hein)(註1)自1976年在美國雷斯理學院(Lesley College)首開評量研究團體課程( Evaluation a Research Group Program,簡稱PERG)評估25座博物館之教育工作以來,三十年來即浸淫於博物館的教育及學習理論領域。1998年他著作《博物館學習》( Learning in the Museum )一書,提出以下的博物館教學模式(註2):

2013年12月10日 星期二

[轉貼] 日本的教育改革與博物館 / 黃貞燕

文/黃貞燕 (台北藝術大學博物館研究所助理教授)
轉貼自http://www.cam.org.tw/big5/publish_034.htm 中華民國博物館學會 博物館簡訊34期

知識經濟時代與教育

近年急速發展的資訊技術革命以及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被視為繼工業革命之後將大幅改變社會、經濟、文化,乃至生活樣貌的重大發展。各領域的專家們一方面加緊解說眼前快速變化之實態,一方面持續地觀察或預測即將產生的重要變革方向。

其中,「學習將是新時代社會與經濟整體成長的關鍵」之理念,相較於一般偏重資訊技術或商業形態變革的論述,由於從根本掌握了新時代變動的底層要素,同時也提出了社會整體得以持續地成長發展的著力點,因此備受重視。這樣的觀點使得教育和教育機構的重要性急速升高,握有重要學習資源的博物館,更被視為帶動學習與社會成長的核心機構。

2013年12月9日 星期一

[轉貼] 在博物館看東德人民生活 / 王若芝

文 / 王若芝(BBC中文網駐德國特約記者)
轉貼自BBC中文網 http://www.bbc.co.uk/zhongwen/trad/world/2009/11/091104_ddr_museum.shtml

東德共產政府已經不存在,對二十歲以下的年輕一代來說是一個非常陌生的議題,因為德國的中小學課程都沒有探討這個問題。
究竟前東德人民的日常生活是怎樣的?與西德有甚廣分別?這許多的疑問困擾著德意志民主共和國博物館的創辦人,而在德國境內沒有一家博物館專門提供這方面的資料,所以他決定要成立一個互動的博物館好讓人們能夠從一個客觀的角度去評價前東德政權。

2013年12月6日 星期五

[中學教育新聞] 2013/11/30-2013/12/6

本周新聞關鍵字
[
國內] 偏鄉師資、補救教學、偏鄉小校裁併、我國首都、教部人才培育白皮書、PISA調查、學生教育輔具中心
[
國外] 日本公民道德教育、日本外送講師制度、南韓學生人權條例、荷蘭國際學生就業方案、教施績效加薪

2013年12月5日 星期四

[轉貼] 教師的幽默感—先從讓學生開玩笑開始 / 張民杰

作者:張民杰(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師資培育與就業輔導處副教授)
臺灣師資培育電子報第8 20105

幽默風趣的老師總是受到學生的喜愛,也常常是學生心目中所喜歡的老師其個人特質之一。所謂幽默(humor)指的是:了解、欣賞或表達有趣、好笑、或滑稽事物之能力。幽默常是不預期的反應,它具有四種成分,包括:1.驚訝/荒謬/不和諧。2.雙重意義:牽涉到故事的意義模擬不清,可作兩種解釋。3.語言遊戲:雙關語、打油詩、俏皮話、詼諧話、同音或同字異義等類。4.誇張:把事情極力,超過常態範圍之外,但繼而一想,又甚合理,於是幽默情趣生焉等。而幽默感(humor sensitivity)也有四項要素:包括幽默辨認、幽默理解、幽默欣賞、歡笑反應等(邱連煌,2005),如此看來是否有幽默感,還要配合當下的情境和對象而定。

2013年12月4日 星期三

[轉貼] 成為精練老師的16種方法 / 謝燕燕摘譯

謝燕燕摘譯

在充滿驚奇及不確定的經濟環境下,做一個有效率的領導者,也就是成為一個好老師。但是如何兼具領導及教學的角色呢?誰又是你最重要的學生呢?

在你的組織團體中,無論你的員工有五十人或超過五萬人,你如何遊說每位公司同仁都往同一個方向,同一個目標前進呢?你如何讓你的員工在不景氣的經濟條件下生存呢?你又怎麼確定使每一階層的員工了解在非常時期做何優先重要的事呢?你又如何開發明日的領導者呢?

2013年12月3日 星期二

[轉貼] 做一個學生喜歡的老師 / 氣質老師

作者:氣質老師  2009/07/14

我常思索孩子們到底喜歡哪一種老師?如何讓自己成為一位受學生尊敬的老師?依我多年的觀察和體驗,有幾種特質的老師總會受到學生尊崇及喜愛:

2013年12月2日 星期一

[TED分享] Rita Pierson: Every Kid Needs A Champion每個孩子都需要一個冠軍寶座

/ 賴德蓮

喜歡學生是老師的義務嗎?
老師和學生的關係只存在於課程時數間嗎?
「努力成為一個讓學生喜歡的老師能幫助他們學習嗎?」
已然為人師表或是正準備成為教師的你,也許都難免有以上這些疑問。 那麼Rita Pierson的這場演講對於這些疑問可能可以提供一些解答。

2013年11月29日 星期五

[中學教育新聞] 2013/11/23-2013/11/29

關鍵字
[國內]國中生興趣不明、六成國中生補習、情境測驗篩選師資生、明年教師增聘、高中校規修正
[國外]教育類電玩、美國評量方式、增益科學、探究式學習、助弱勢生創業

2013年11月28日 星期四

[書籍推薦] 如何閱讀一本書 / Huanlin Tsai

文 /  

這本書的主旨,就如書名所揭示的,是在告訴讀者應該怎麼樣閱讀一本書,才能理解、吸收作者所要表達的東西,並且在獲得知識的同時,增進自我的閱讀與理解能力。

2013年11月27日 星期三

[專欄] 啟動數位閱讀

文 / 朱怡苓

這是個指尖黏在螢幕上的時代,特別在捷運車廂內能觀察到,有很高比例的乘客手上都有智慧型手機或平板電腦,大多數不論成年人、青少年在進行的不外乎是玩遊戲和看影片的娛樂功能,或與朋友傳送LINE訊息,有時頗難得地看到有人在閱讀電子書。

生活中或多或少可以感受到一股電子書的潮流。app商店裡ios的書報攤,而Android系統近期也推出了電子書專區。

2013年11月26日 星期二

[轉貼] 電子書包在台灣進入關鍵時刻 / 孫憶明

文、圖 / 孫憶明
全文轉貼自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

「電子書包」顧名思義,就是利用數位科技的方式,取代傳統的書包,讓學生(一般指的是國中小學學生)能更輕便、愉快、以及有效地學習。這個概念從筆記型電腦開始普及時,就經常被教育及科技專家,以及教育政策的制定者提出來探討。台灣地區也陸續選定一些中小學進行特定科目及型式的實驗計畫,平心而論,過去絕大多數的實驗計畫都不太成功,不是成效不明顯,就是無法建立一個可以普及使用的模式,其中原因很多。

2013年11月25日 星期一

[轉貼] 「電子書包」時代來臨了 / 周婉玲

文 / 周婉玲(臺北市立中山國民中學教務主任)
全文轉貼自http://tw.myblog.yahoo.com/joannachou234/article?mid=61&next=58&l=f&fid=6

最近頻頻至學區內各國小宣導本校辦學飛躍進步的情形,舉凡行政管理的效能、課程教學的創新、學生活動的多元、資源挹注的豐富,以及校園環境的美化等等,皆以精采的照片與影片呈現,最讓各校小朋友驚呼連連的是,100年8月開始,本校將有「電子書包」提供給即將入學的國ㄧ學生使用,我告訴小朋友們說,每一班都會用到「電子書包」,而且101年可能還可以把電子書包帶進「未來教室」使用,小朋友們興奮得不得了,ㄧ直說要回家告訴家長讓他來就讀我們學校。

2013年11月22日 星期五

[中學教育新聞] 2013/11/16-2013/11/22

本周新聞關鍵字
[國內] 學測報名、大學書審全面電子化、爭議校規檢討、校園體罰調查
[國外] 教科書替代品、荷蘭技職產學合作、共同核心課程測驗

2013年11月21日 星期四

[轉貼] 心理師在偏鄉:教育,行政或是學生重要?/ 張巍鐘

2013-10-01/臺灣立報/作者:張巍鐘(作者為臨床心理師)

從教育可以看出國家對孩子的照顧,對未來的重視,許多教育上的投資是無法立即見效的,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大致上說出教育的本質。教育與政治似乎有些矛盾,政治往往有許多利益計算,而且都是短期的利益。台灣鮮少看到有任何政策是由下而上去制定,往往忽略第一線工作者的經驗,更忽略長期資源分配不均的影響。

2013年11月20日 星期三

[轉貼] 野地開出希望之花——爽文國中「心靈工程」/ 王政忠

王政忠,慈濟月刊。第538期(2011/ 9/ 25)。

一九九九年九月二十三日,九二一大地震摧毀中臺灣的第三天,我從服役地點趕搭災區士官兵專機,從金門返抵臺灣,輾轉來到暫時的紮營避難處——南投中興新村。
   
猶豫著要不要入山,去看看當兵前那個讓我一心想逃離的實習學校?母親的一句話:「聽說爽文很慘,全都倒光光了。」終於讓我跨上機車。
沿著往爽文國中的路時停時進,過去一直指引我上下班的產業道路雙黃線,被不知名的力量拉扯得斷斷續續,有幾處甚至像學生打瞌睡時,猛力頓點下壓的筆跡轉折,扭曲得畸形。

2013年11月19日 星期二

[轉貼] 海端──偏鄉實習半年心得分享 / 許芳慈

作者:許芳慈
全文轉貼自:http://www.ntnu.edu.tw/csd/change_e-paper/0905/change_i1-7.pdf

今年一月,我和友人結束了為期半年的實習。而決定台東縣海端國中作為實習學校,算算也正好是近冬的這時。我們從冬天開始的旅程,也在冬天暫告一個段落。一切看似回到起點,但已有所改變。我們是過客,因緣際會的參與這溫暖的小團隊,短暫半年,絕不敢說自己為學校服務了什麼,因為我們所給的遠遠不及收穫的一切。

2013年11月18日 星期一

[實習分享] 泰源幽谷裡的實習

/ 林晴灣

來泰源國中實習三個月了,正好過了實習一半的這陣子,每天都會問自己到底為什麼在這裡。從小我就很喜歡原住民,他們樂天、獨特的生活智慧,卻遲遲無法被好好尊重的處境,讓我一直很想付出一點什麼。這是我開始修教育學程的原因,當時我以為自己找到了位置。

2013年11月15日 星期五

[中學教育新聞] 2013/11/9-2013/11/15

本週新聞關鍵字
國內 : 友善校園、教師甄選、代課代理老師、私校離職糾紛、基北模擬考
國外 : 美國閱讀教學、奧地利學徒、英國礦課、港澳網路霸凌

2013年11月14日 星期四

[電影推薦] 夏夏的聯絡簿,嚇到了誰?/ 楊嘉宏、陳佩英、游美惠

文 / 楊嘉宏、陳佩英、游美惠
2004.10.09  中國時報

日前,公視播了一部紀錄片,「夏夏的聯絡簿」,希望透過夏夏這位在國小擔任實習老師的眼中所看到的教育現場,來探討實習老師在學校所面臨的實習困境以及台灣教育環境所瀰漫的好大喜功、管教規訓等問題。然而影片播畢至今,觀眾在公視網站上的討論卻呈現多樣的解讀聲音。

從部分觀眾的回應中,似乎仍把校長老師當作是孔夫子的影子化身,是不太能批評的;因為天下沒有不是的「父母」,不是嗎?有人總是可以找到「為學生好」的理由,合理化「非教育」的行為。另一方面,影片當中所呈現出來的校長與老師們之作為,也讓我們彷彿看到了在過去回憶中,那一幕幕荒腔走板的台灣教育景象正上映在現今的孩子身上。

2013年11月13日 星期三

[轉貼] 實習教師的勞動困境 / 杜氏

杜氏 高中實習老師
苦勞網 責任主編:張心華
http://www.coolloud.org.tw/node/70435

教育部日前修改「師資培育之大學辦理教育實習作業原則」,將「教學實習」的比重從40%調高為45%,並將「行政實習」從20%降為15%(相關剪報);教育部表示,這樣的修改是為了在法規上確認以「教學」為實習主體的合法性,避免實習教師淪為各級學校的「雜事處理人員」。

2013年11月12日 星期二

[轉貼] 實習老師不是真正的老師? 從案例分析實習教師的班級經營策略 / 張民杰

文 / 張民杰
中等教育59 卷 3 期 (2008 / 09 / 01) P104 - 113
http://ir.lib.ntnu.edu.tw/ir/retrieve/26458/ntnulib_ja_L1001_5903_104.pdf.pdf

本文藉由分析實習教師根據實習經驗所撰寫成的案例,了解實習教師因為角色在「學生」和「老師」之間游移,而在班級經營與輔導學生時遭到學生不把他們當正式老師看待的困擾,並經由相關法令和理論,提由一些可行的因應策略,包括:正確認知自己的角色、尋求實習輔導教師的授權與協助、強化自己法定職權以外的權戚、了解學生的心理需求、做個堅定溫和、果斷反應的班級經營者等,供實習教師參考。

2013年11月11日 星期一

[轉貼] 實習老師經驗分享:心的聲音 / 鍾曉菲

文 / 中港高中 鍾曉菲
靜宜大學師培實習輔導通訊

其實,每個剛進入實習環境中的學生們都是忐忑不安的,這沒有什麼不對,畢竟我們剛畢業也剛從大學生活中脫離,但一時間要馬上改變我們的生活習慣和觀念想法的確是需要一段時間的,也因此,實習這半年間的影響力其實不容小覷。

2013年11月1日 星期五

[中學教育新聞] 2013/10/26-2013/11/1

本周新聞關鍵字
[國內] 高中英聽、國中本土語文課、性平法草案修訂、技職產學落差、免試入學模擬填志願
[國外] 原住民教育、道德特別科目、泰國加強技職教育、大阪挑戰教師測驗、德國義務教育

2013年10月31日 星期四

[實習分享] 政大附中 數學科

退一步海闊天空,第一選擇並非唯一選擇
文 / 廖紹棠

(作者按:本篇文章是由作者在1018日教育實習說明會--實習教師心得分享的講稿節錄修訂而成,讓未能參與此次說明會的同學可以有機會閱讀,內容重複以及文體略為不同之處敬請見諒。)

各位即將參與教育實習的學弟妹大家好:

2013年10月30日 星期三

[轉貼] 耶魯 拿中國學生沒轍

譯 / 周原
2013-01-09 天下雜誌 514期  

西方名校一度紛紛進軍中國教育市場,但為何現在打退堂鼓?

為什麼西方的高專院校,擠破頭要去中國大陸?因為,高等教育跟其他產業一樣,看好中國市場,所以積極招生、擴充勢力範圍。幾乎每個月,都有新的交換合作計劃。英國的蘭開斯特大學、紐約茱莉亞音樂學院、北卡羅來納州的杜克大學,最近也進軍中國。最有企圖心的學校,甚至設立當地的校區。

2013年10月29日 星期二

[轉貼] 從陸生來台就學 反思台灣學生的學習和競爭力 / 陳星貝

文 / 陳星貝
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教文() 102-064

隨著兩岸關係趨緩,各大學校紛紛將交換學生的觸角延伸到海峽對岸。也因此台灣從南到北,不管國立或是私立科大,都開始出現了大陸各不同省份的交換學生。透過此近距離的接觸交往,台灣學生也可以瞭解到不同教育政策、制度培育下,大陸同儕的思維模式;更可以親眼見識陸生對課業的態度和拚勁,相信這會是兩岸學生交流最正面的影響。

2013年10月28日 星期一

[專欄] 僅一海峽之差? 兩岸高等教育的結構差異

文/萬宗綸

        台灣大學社會系教授薛承泰日前於教育論壇發言,認為兩岸高等教育的差距,比「原子彈對台還可怕」,他以早晨課程學生的遲到狀況為佐證,指出中國大陸的大學生在上課鐘響前就已坐穩位子,而台灣的大學生則是姍姍來遲。這樣的言論被各大媒體用來奚落國內大學生,甚至有電視台記者跑到台大門口,活捉遲到的學生採訪,讓國人用大看笑話的心態,開始對高教高談闊論。但是,薛承泰的論述也引發輿輪撻伐,同是台大社會系的教授范雲,在「社會學甲」的課堂上,直言薛承泰的言論「太不社會學」,先不論媒體是否斷章取義,究竟這樣的兩岸教育比較是如何去脈絡化的呢?

2013年10月25日 星期五

[中學教育新聞] 2013/10/19-2013/10/25

本周關鍵字 :
國內--品格教育、建教權益保障法、高中職優質認證、高中英聽、12年國教人事調動、台法高中交流
國外--奧地利師徒制、維也納改變師培制、德國成人閱讀測驗、美國資優教育、美國學力測驗市場

2013年10月24日 星期四

[書單] 書單:給10-15歲,用閱讀面對自我與世界

文 / 陳娟娟
全文轉貼自2009-11 親子天下特刊

經典作品之所以經典,是因為具有原創性,並且能跨越時空限制,與不同世代的讀者對話。正值成長轉換期的青少年,不妨從不同類型的經典作品為出發點,領略閱讀的魅力。

體驗跨越時空的經典名作魅力

很多人都說現在的青少年愈來愈不愛看書,沒錯,要跟網路、電玩搶讀者;要讓忙著上課、考試、補習、讀教科書的青少年閱讀,確實是件困難的事。然而反過來想,也許書中的單純天地在此時反倒是種魅力。從《哈利波特》的成功不難發現,好看的故事絕對能吸引讀者的目光,誰說孩子不能閱讀複雜、大部頭的書呢?

2013年10月23日 星期三

[轉貼] 閱讀的境界 / 曾志朗

文 / 曾志朗
全文引用自遠見天下文化基金會 佳文分享
轉引自 見人見智-大腦與心智的行動交響曲

我對閱讀有一分非常不一樣的感覺,而這一分特殊感情的產生,要從我的母親說起。

以前我愛看書,就是找一些有興趣的或工作上需要的書來看,也不覺得有什麼特別。後來我媽媽生病了,有一段時間我常回家陪她,晚上她躺在沙發上看電視,我因為對那些節目沒興趣,就在旁邊看書。有一天我媽媽忽然問我:「你在看什麼?」那一陣子我剛好在看有關研究猴子的書,就跟她說了一些相關的故事。

2013年10月22日 星期二

[專欄] 你所不熟悉的「圖書教師」

文 / 張羽芳

圖書教師制度在國外已行之有年,而國內的推行,在國小已見豐碩成果。在中等教育(國、高中)方面,仍有待推廣。

筆者為國立師範大學圖書資訊學研究所碩士班學生,亦參與陳昭珍教授指導之圖書教師輔導團。受到台大圖書資訊學研究所同學邀請,有幸於台大教育學程學會刊物上,分享圖書教師制度在國內中等教育推廣之理念與做法。

由於高中職推廣尚在起步階段,本文以國中為主,茲分享相關理念與推行做法如下。

2013年10月21日 星期一

[轉貼] 新竹虎林國中×圖書教師行動:行動書櫃 讓全校都是圖書館

文 / 張益勤
全文轉貼自2013-10 親子天下雜誌50期
http://www.parenting.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53014

國中號稱是閱讀的沙漠,但是新竹市虎林國中透過閱讀推動團隊的努力,成功縮短學生和書本間的距離。他們是怎麼做到的?

仔細把前後交錯的書籍排列整齊,再熟練的挑出新書,改放到圖書館門口展示。為了營造閱讀氣氛,開學第一個星期,新竹市虎林國中圖書教師黃筱純便開始布置圖書館。除了利用入口處的新書展示區吸引每個經過圖書館的師生,她也在樓梯間、布告欄等明顯地方,撲天蓋地的貼上海報宣傳圖書館最新活動。

2013年10月18日 星期五

[中學教育新聞] 2013/10/12-2013/10/18

本周新聞關鍵字
[國內]十二年國教國四生、高中職減班、英聽測驗、學校上下班制、台灣女孩日
[國外]畢業生失業潮、高教貪腐、澳洲就學貸款制度、教學研習營

2013年10月17日 星期四

[學會活動] 教程會「烤」

/ 葉憲明


今年雙十節又是教程學會一年一度的會烤,這天天氣意外的好,採買的人馬和負責場地的學會夥伴宇威,下午三點就在華中橋下集合開始準備了。

2013年10月16日 星期三

[轉貼] 27種適合自閉症學童的行動設備應用程式

教育部電子報/569期 2013-06-27/駐洛杉磯辦事處教育組沈茹逸摘譯
市面上花樣百出的行動設備應用程式(app),具有溝通障礙的自閉症兒童,其實可以選擇的軟體相當多,但是要符合每個人不同的需求,就要好好挑選一番了。

2013年10月15日 星期二

[轉貼] 確實做好融合教育為自閉兒開一扇窗 / 張麗玲

國語日報特教副刊/作者:張麗玲
全文轉貼自:http://www.mdnkids.com.tw/specialeducation/detail.asp?sn=64

自閉症是一種因先天性腦傷所引起的廣泛性發展障礙,因此孩子常伴隨有語言發展、人際互動、社交能力等障礙;但有些自閉症者另有特殊的能力,所以怎麼去開發自閉症者的潛能,就很重要了。

2013年10月14日 星期一

[電影] 星星的孩子

文 / 謝善如

這部電影改編自真實的故事。主角Temple Grandin [1]1947/8/29)是一位自閉症患者,因為心智與行為模式異於常人,而在求學過程中屢遭師長誤解及同儕排擠。幸好Temple有一位堅強的母親,始終對她保持耐心,並努力為她尋求適當的學習管道;另外,Temple在中學時期,遇到了人生中最重要的心靈導師─Dr. Carlock,他發掘了Temple的天才之處,不斷地給予鼓勵、引導其對知識的興趣。最後,Temple憑著過人的圖像思考能力、對細節的專注力,以及對動物的喜愛,成為了畜牧科學博士,提倡動物權利並發明人道宰殺系統。現實中的Temple同時也是一位暢銷書作家,並且致力於幫助自閉症患者。

2013年10月11日 星期五

[中學教育新聞] 2013/10/5-2013/10/11

[國內]高中職減班、醫學院繁星增面試、光仁減薪、教師進修、特教學校性騷
[國外]德國中學師資培育、美國教育新法案、探究式學習五種工具、英國學徒訓練、紐約新型高中、玩電玩學數學

2013年10月10日 星期四

[三芝營] 第六屆總召就是你!!!

今晚的系烤你有參加嗎?
沒參加到,好可惜?
沒關係,三芝營等你來總召!!!

2013年10月9日 星期三

[轉貼] 周育如:給對方法,沒有孩子學不會

文 / 周育如
全文轉貼自親子天下雜誌33期
http://www.parenting.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32814&page=1

新竹教育大學幼兒教育學系助理教授周育如,曾經當過七年的中學英文老師,因為孩子在學習上遇到了困難,開始投入發展心理學的研究,專攻兒童心智與情緒發展。

周育如認為,目前的中小學教育的方法,鮮少符合兒童到青少年的身心發展階段特質,孩子從學習中逃走,是因為成人們沒有在對的時候提供對的學習方法。「我們從來沒有給孩子透過實際操作、結合經驗、形成知識的歷程和能力。把對的學習方法還給孩子,沒有孩子學不會的!」周育如十分肯定。

2013年10月8日 星期二

[轉貼] 未來學校需要什麼樣的老師? / 吳月鈴

文/ 吳月鈴
全文轉貼自 月鈴的講台http://bell5-platform.blogspot.tw/2013_04_05_archive.html

這幾天FB上滿多教師朋友在討論  [TED]Sugata Mitra 的演講---建立雲端的學校(共有3段)詳細的內容請參考小p老師的心得文(這裡) 。
 
牆上的洞

Mitra進行了一系列實驗---「在牆上挖一個洞、塞入電腦、丟一個問題或任務丟給孩子、觀察學童的表現」。他發現當我們把問題或任務丟給孩子,孩子在歷程中會自我組織(Self Orgnized),而產生學習!自我學習可以讓學童從0分進步到30分,而加上老師在背後激勵他們,可以讓自學的學生從30分進到50分---也就是及格分數。

2013年10月7日 星期一

[TED分享] Build a school in the cloud 建立雲端學校

文 / 柯俊如

一定需要有老師和教室,學生才能學習嗎Sugata Mitra博士在TED的演講將挑戰這個問題。

Sugata Mitra指出,學校這個體制的出現,是為了製造出完全標準化、可相互替換以服務帝國的員工,因此會想要訓練識字、算術等基本能力,但是一方面帝國已經消失,另一方面,現在的人要克服的問題、要賴以為生的工作,需要的是以往學校所未考量到的能力。也就是說,教育體制和環境對於現在的學生而言早已過時,需要思考不一樣的教育。

2013年10月4日 星期五

[中學教育新聞] 2013/9/28-2013/10/4

本周新聞關鍵字
[國內] 全民國防課、體育課時數、私校退場、五專免試入學分發、離島教師 
[國外] 學生社區服務、公立學校評量系統、開放教育、MOOCs


2013年10月3日 星期四

[書籍] 喂喂!上課啦!

/ 賴德蓮

原是舞台劇演員的作者,因為想一圓小時候當老師的夢想,因緣際會下到了體制外森林小學「種籽」任教,然而從小是一個規規矩矩的學生,面對如此新奇的教育體驗及環境,不斷刺激著他對於學校教育的印象。透過作者的紀錄角度,我們可以一窺體制外學校的教學模式,而作者最初的眼光及看法,也可能與我們一般人一樣,帶點不信任及疑惑,但本書更進一步寫出他透過親身的教學體驗及實際接觸,而帶動想法變遷的過程,也扭轉了一些我們對學校教育總是要案牘勞形、孜孜矻矻、長幼有序的那些印象。

2013年10月2日 星期三

[轉貼] 跳脫成績追求能力 日本體制外學校自由之森 / 宋竑廣

2012-5-01/台灣立報/作者:宋竑廣
每逢考季,基測或上榜等新聞總會成為熱門話題,日本也不例外;4月下旬是日本全國學力測驗舉辦的時候,關於如何求取好成績的新聞紛紛出籠,小者有吃早餐的孩子容易有好成績、會看新聞的孩子有好成績,大者有地方政府想自成一格推出另外的考試等,從下到上無不追逐著成績,然而就在成績的洪流之中,也有獨立不受影響的學校,默默地推行自己所相信的教育。

2013年10月1日 星期二

[轉貼] 沒有貴族 何來貴族學校 / 小野

2013-08/講義雜誌/作者:小野
全文轉貼自http://mag.udn.com/mag/newsstand/storypage.jsp?f_ART_ID=469208

臺灣有貴族學校嗎?我並不清楚。或許是因為我從小耳濡目染的世界,全是底層窮苦的小老百姓吧。

雖然我的大舅曾經說,我媽媽的家族,在中國大陸福建西部連城是個很受尊敬的家族,長輩中還有當時的國會議員,但是經過戰亂後,全都成了難民。小時候,聽到別人說要「回家」時,都以為他們指的「家」是臺灣,後來才知道他們指的是海峽對岸,或是遙遠的美國。原來那個時代有許多人千方百計的要去美國淘金,許多人都有美國夢。我從小沒有過美國夢,對美國也沒有太多的嚮往和幻想。至於對岸的「祖國」都是從歷史和地理課本上學到的。

2013年9月30日 星期一

[專欄] 貴族小學的病態教育:從家庭到學校摧毀價值觀

文/萬宗綸

「歷史悠久,名流政要兒女匯集形成『復興幫』」這是東森新聞在探討台灣貴族私立小學時,對於台北市復興小學的稱呼,自從十二年國教風聲一出後,除了各科補習班如雨後春筍般冒出,比較鮮為人知的是,私立貴族小學同樣一窩蜂地出現在各種地方,每學期學費高達九萬多元的學校也興立於雲林縣、南投縣等地,儼然成為國內留學的一波潮流。

2013年9月27日 星期五

[中學教育新聞] 2013/9/21-2013/9/27

本周新聞關鍵字
[國內] 校規、少子化、私校招生、技專非選題考試
[國外] 不同師培方案、學徒制、思考學校、中學重新設計

2013年9月26日 星期四

[學會活動] 先別管安麗了,你有聽過謝師周嗎?

文 / 吳偉帆
一年一度的教師節又來了,你寫卡片給老師了沒?
今年教程學會再度辦了謝師週,瞧瞧活動長本人怎麼說?!

2013年9月25日 星期三

[轉貼] Web 2.0 教學應用初探 / 賴和隆

文 / 台北市立中正高級中學 賴和隆
全文引用自http://icerc.tnssh.tn.edu.tw/download/epaper/epaper33/20090131.pdf

自 20 世紀人類結束冷戰以來,知識的多元發展與累積爆炸,使得身處知識傳遞的第一線教師其教學挑戰與日俱增;另一方面,從 1992 年網際高速公路快速發展,加上資訊技術的進步,直到 2006年12 月 25 日,時代雜誌以一部電腦螢幕上面寫著斗大的『You.』作為年度風雲人物,明白標示著全球互聯網發展進入 Web 2.0時代,數位內容散佈愈來愈方便且滲透日廣。

2013年9月24日 星期二

[轉貼] web2.0時代的教育新路 / 陳順孝

文 / 陳順孝
全文轉貼自http://www.ashaw.org/2007/01/web20.html

我曾在2004年10月寫過一篇題為〈部落格在教育上的運用〉的文章,探討部落格如何作為教學輔助媒體;兩年多過去了,以部落格為代表的web2.0科技不斷推陳出新,使用者也以等比級數的速度在增加,在人與科技相互激盪下,今天的web2.0不再只是教學輔助媒體,而已成為改變教育和學習形態的重要力量。

2013年9月23日 星期一

[專欄] 一起來經營自己的教學部落格

文/柯俊如

網路與資訊科技日新月異,許多東西早已成為日常生活中再習慣也不過的一環,當年部落格或許還是個新鮮而需要特別學習的新產品,現在則是每個人都可以輕鬆建立好幾個,只是要看內容能否定期維持的問題。

隨著教師的年齡層下降,以及教師們自己也在這樣資訊產品充斥的環境中耳濡目染多年後,其實越來越多老師會把自己的教學理念、教學方法,或是自己蒐集到且有興趣的教學新知、教學資源整理在一個部落格裡。本文即帶著各位共同來看待這個議題。

2013年9月20日 星期五

[中學教育新聞] 2013/9/14-2013/9/20

本周新聞關鍵字
[國內] 基北區免試入學、特色招生、二期技職再造、私校法修法、創意教學、教師獎
[國外] 共同核心測驗、教師評鑑、篩選式師培方案、思考學校、減輕課程

2013年9月19日 星期四

[書籍] 可汗學院的教育奇蹟

/萬宗綸

看見書名,你也許會眉頭深鎖,不過此可汗非彼可汗,講的其實是一個有關於作者Salman Khan所締造的教育奇蹟,譯者用了點巧思,書中所述所見,的確可以說是教育中的可汗(蒙古語指上天、神靈)了。

2013年9月18日 星期三

[轉貼] 探索體驗教育融入體育課程之效益 / 尙憶薇

尙憶薇(2009)。探索體驗教育融入體育課程之效益。大專體育,103,30-33。

壹、前言

根據OECD(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針對全球57 國的中學生所做的學科與相關能力
訓練調查發現,台灣學生在數學測驗分數獲得全球第一名,但是對於自我的評價在全球則
呈現倒數第四名。反之,美國的中學生學科成績中等,但是自我概念、自信心和問題解所
能力皆高(台灣是第四名的孩子,2009)。一般而言,亞洲國家的學生比較著重於學科成
績,造成學生的學習動機和自信心低弱,而影響學生未來探索世界的動力。美國教育學者
杜威曾說:「教育即生活、生活即教育」,學校教學的內涵,應該要與現實生活相連結。

2013年9月17日 星期二

[轉貼] 如何讓學生在玩中學 / 林玉珮

2008-08/親子天下雜誌1期/作者:林玉珮
如果有一種教育,每一個孩子在其中都是主動者、探索者,學習出於自發、內在的動機,孩子可以經由具體經驗來建構對自我、群己、自然世界的知識,孩子可以自由想像、發揮創意,孩子可以獲得難易適度的挑戰機會來嘗試突破自己的能力,讓自己接受更高一層的挑戰,孩子樂在其中、甚至渾然忘我。

2013年9月16日 星期一

[專欄] 體驗教育與中學學科教育的結合

/賴德蓮

體驗教育是指,讓學生透過實際的活動及參與,不斷進行挑戰,並與其他同學成員形成團隊,共同成長、反思,引導出一種更為深刻的學習方式。相類似的教育課程亦有人稱呼探索教育、冒險教育等。但近年已趨於運用體驗教育」統一稱呼之。然而,從上述別稱中,我們可以發現,在我國比較常將體驗教育運用及定義在戶外探索以及戶外活動的範圍裡,比較像是教育活動中的附加體驗,常見可能有攀岩、溯溪、高空繩索與野外求生技能等等。中學教育裡,則是綜合活動科目所教授的內涵與其較為接近。只是這些戶外活動類型其實都只是體驗教育中的一部分,事實上,它可以因為教學的課程內容及特性而有不同活動衍生,並不限於戶外、野外的活動。更甚者,亦有論者以為具備攜帶式教具的課程帶領活動進行即可稱得上是體驗教育。

2013年9月13日 星期五

[中學教育新聞] 2013/9/7-2013/9/13

本周新聞關鍵字
[國內] 103年特招、高中補救教學、弱勢學生學費、教學卓越獎、十二年國教研習爭議
[國外] 奧地利義務教育、網路中毒、打工、翻轉學習、補習


2013年9月12日 星期四

[TED talk 分享] Ken Robinson: How to escape education’s death valley如何逃出教育死亡谷

文/賴德蓮

死亡谷是一個最熱、最乾的地方,寸草不生,像是當前乾涸的教育。

所以,主講人Robinson於開頭特別指出問了一個問題,教育文化重要嗎?可能在我們的認知裡,第一印象就會覺得德國人是做事有條有理,英國人則很保守,美國人聽不懂諷刺。而同樣地,亞洲學生學科成績優異但不懂表達自己,這都是我們以為的「文化」。那很可能就只是刻板印象。所以教育文化常常也只是一種迷思,不應該形成框架。

2013年9月11日 星期三

[轉貼] 日本教育現場:從體育裡學品格 / 劉長菁

2009-06 / 親子天下雜誌6期 / 作者:劉長菁

幼兒體育課程不光是跑跑跳跳,學習正確的肢體動作技巧;而是可以讓孩子從小建立團體合作概念,培養正向生活態度的重要教育。

近年來,日本教育界在探討「學力向上」的教育指標中,日本體育專家發現,現在的學童體力低下,有愈趨嚴重的傾向。造成體力低下的最大原因,就是孩子的戶外活動及運動時間大幅減少。

2013年9月10日 星期二

[轉貼] 以運動教育模式發揮新高中體育課程綱要之精神 / 林靜萍

全文轉貼自http://140.122.72.62/jfile/05_604_education02.pdf
林靜萍(2008)。以運動教育模式發揮新高中體育課程綱要之精神。學校體育18(6),48-53。

運動教育模式是美國學者Siedentop基於遊戲理論所提出的課程與教學模式,近20年來在世界各地廣被研究與推廣,尤其澳洲、紐西蘭經過大型研究計畫的肯定,已成為最重要的課程實施模式。國內近十年來也陸續有不少研究肯定其成效,個人近年來之探討,發現運動教育模式不僅在運動技能的學習上有其優勢,尤其對學生運動興趣的引發、團隊凝聚力的形成,以及規則、戰術運用等等情意、認知層面能力的提升更是有別於傳統之處。

2013年9月9日 星期一

[專欄] 台東體中原住民柔道之路

文 / 漁業科學所碩士班二年級 黃裕成

由於有機會在2012年暑假,前往體中舉辦暑期服務營隊,開始認識這群選擇體育為未來方向的學生。台東體中是國內唯一一所國立體育單類科完全中學,原住民學生佔65%的比例,於去年(2012)全中運中,台東體中柔道隊拿下13面金牌,首度獲得國中男子組、國中女子組、高中男子組、高中女子組團體總錦標金滿貫。如此優秀的表現實在令人驚訝,但更令人好奇的是,偏遠的台東,又是如何培育出頂尖的柔道選手?

2013年9月6日 星期五

[學會公告] 嶄新的教程小報即將與你見面!

歡迎大家來到改版後的部落格!

這學期,小報的運作方式將和上學期有點不一樣。周一到周三,我們會針對一個主題提供一篇個人觀點,和兩篇轉貼的相關文章;周四,我們會分享一些教育相關的書籍、電影和TED影片;周五,則會有當周的教育新聞整理。至於一直以來很受歡迎的實習學生及現任老師的分享,我們也已經在接洽中,之後會在周一或周五張貼分享。

2013年6月7日 星期五

[中學教育新聞] 2013/06/02-2013/06/08

高中職轉學擬放寬 以申請為主
教育部今天公布適性輔導方案,轉學機制成為媒體焦點。教育部長蔣偉寧表示,德國12歲(小學六年級)就區分出走學術或職業教育,台灣則是15歲(國中畢業),「分流」較晚。然而,難免還是有少數年輕人,遲遲無法確定方向,上了高中職才後悔。因此蔣偉寧認為,必須設計合理的銜接機制,「不要讓轉學這條路太難走。」

[轉貼] 改革建立公平又創意的教師甄試制度 / 郭添財

文 / 郭添財  國家政策研究會 http://www.npf.org.tw/post/3/11571

壹、前言
今年教師甄試落幕後,浮現的問題不論新舊,都是教育主管單位所應該正視且檢討的。
目前台灣從北到南,呈現不少教師甄試在執行和政策層面的相關問題,不論是「雙北市教甄撞期,流浪教師不滿」或是「已開學一個多月,高雄市還有超過百所國中小學校找不到代課老師」,以及屏東「國小代理教師近3年成長飆破64%」等,都在立法院和產業工會中發酵,其實問題表向雖多,但細究其本質和解決之道卻只有一個,那就是--教師甄試制度需要再革新。

[轉貼] 教甄之路漫漫兮 祝你考上笑嘻嘻 / 杜毓凱

臺北市立弘道國民中學 / 杜毓凱 (原師大國文系)
全文轉貼自http://otecs.ntnu.edu.tw/ntnutecs/images/customerFile/psls/teacher%20Solicit%20writings/101p/p101-5.pdf

今年有幸考上臺北市以及新北市 101 年的教師聯合甄選,因為我是應屆畢業的學生,得到許多貴人的相助,考上後希望自己也能成為別人的貴人,所以綜合了各位師長們給予的寶貴建議以及自己的經驗,希望能給學弟妹ㄧ些方向和瞭解,並且對考試有一點點的幫助。

[專欄] 教甄的過程和心得

文 / 李瑞清

「我再也不想考教師甄試」─這是我上榜後心中的第一句話。身為一位博士班的學生,決定修完教育學程專業科目、學校實習考教甄是一個很重大的決定,因為這個過程佔去了我將近三年的時間。在修習教程的第二個學期時(大概只修了6學分),我就想放棄了於是半年沒有修任何有關教程的課。然而,在公民科吳秀玲老師的鼓勵下,我還是硬著頭皮補修完全部的課程,這過程就像是頭洗了一半,總得要把泡沫洗乾淨的道理一樣。

2013年5月31日 星期五

[轉貼] 台灣在家自學十週年 / 陳曉蕾

文 / 陳曉蕾(亞洲周刊26.9.2008)
全文轉貼自http://leilafeature.mysinablog.com/index.php?op=ViewArticle&articleId=2047769

九月踏入新學年,台灣大約有一千個孩子不用上學校,他們都獲得教育部批准可以「在家自學」。其中兩個,是十歲的明秀和五歲的明哲。他們的父親陳怡光批評學校教育已經跟時代脫節:「為什麼要用十八年,去鞏固一個未來不會發生的事情?」

明秀在英國出生,回台灣才唸了一年幼稚園,四歲便開始在家自學。「幼稚園的家長都在籌謀哪間小學好、孩子要先懂得什麼……我們光聽就覺得煩擾!」陳怡光解釋,他相信現今電腦普及,學習不再需要傳統般逐級累積知識,人們隨時都可以上網吸收各種各樣的資訊,最重要的,是自學能力和正確的價值觀。陳怡光擁有MBA和國際研究碩士學位,波蘭裔的太太又是研究台灣文學的華沙大學漢學碩士,兩人自信能提供明秀和明哲,比學校更好的教育。

[中學教育新聞] 2013/05/26-2013/06/01

會考變7級 立委批助長補習風 
教育部長蔣偉寧答詢指出,國中會考每科分成精熟、基礎、待加強3等,在免試入學超額比序時,各占6、4、2分,多數學校比序只用3等即可分高下;但建中、北一女等少數高中,為避免抽籤,才需要把精熟級(A)多標示出A+、A++,基礎級(B)標示出B+、B++。

[轉貼] 自學家庭父母 陳怡光、魏多麗:夢想教室在我 / 賓靜蓀

全文轉貼自 2012-06 親子天下雜誌35期
作者:賓靜蓀

 這一家人的「三聲道」很特別,語言轉換自然得像開關。孩子和媽媽講波蘭語,和爸爸講中文,爸媽彼此講英文。那,全家四口一起吃晚餐時用哪種語言?健談的爸媽一時想不起來,「看話題內容吧!」在家是「語言弱勢」的爸爸陳怡光笑著說:「唯一聽不懂全部的是我,關掉就好,需要我知道時,他們就會讓我聽懂。」和一般的台灣爸爸不同,陳怡光從不擔心自己在家中的地位因此被忽視。

[專欄] 我家的孩子不上學-淺談在家自學

文 / 樂知教育工作坊 邱雅雲

「不上學」聽起來似乎很沉重,但這三個字不單只是字面上的意思,更精確地來說是學生不到學校接受教育,而是選擇「在家自學」。這是一種傳統體制外的教育途徑,在家自學的孩子,在學習上的安排,比起學校的學生來的更有彈性。

自學可以幫助學童選擇更適合自己的教育方式,透過因材施教,讓每個孩子找到自己的出路,重視五育均衡發展,培養良好的品德,建立健全的人格,這是一種多元學習且深化長處和興趣的教育模式。

2013年5月25日 星期六

[轉貼] 教學新思維-翻轉課堂(Flipped classroom)

全文轉貼自 深耕--教與學電子報
教師發展與教學資源中心 廖怡慧

看到「翻轉課堂 (Flipped classroom,也翻成『顛倒教室』)」這個名詞,或許會有人想:這是什麼意思?把教室翻過來嗎?是的,它就是把課堂整個翻過來,但不是實際翻轉教室,而是翻轉「課堂的運作模式」。傳統的上課模式大多是「教師在課堂中教授課程內容,同學回家再做作業或討論」,翻轉課堂卻是「學生先回家看教師預先做好的課程內容,而後再到課堂上做討論或做作業」。

2013年5月24日 星期五

[專欄] 影片剪輯在教學上的應用

文 / 柯俊如

既然電影院和教室是不同的,那影片剪輯在教學上就會扮演很重要的角色。

影片剪輯提供教師有更多樣的教學方式及教學資源,可以吸引學生的興趣,也可以配合自己的教學進度或學生的需要,將不同來源的影音素材以自己的方式重新組織呈現,可以自己控制時間、程度、傳達的意象。

[專欄] 假如教室像電影院......

文 / 柯俊如

民國51年,初中聯考的作文題目是「假如電影院像教室」,當時引起了不少爭議,議會甚至要求教育局長說明這個題目的用意。而有趣的是,當年的考生多半都把這個題目記成「假如教室像電影院」,代表對於考生而言,後面這個命題比起前者而言更有說服力,才會在多年後回想起來認為要考也是考後者。
       
在開始思考「假如教室像電影院」之前,我想先問個問題「為什麼教室要像電影院呢?」。當我們希望教室像電影院時,代表有個前提「教室和電影院是不一樣的,而且教室比起電影院,是……的」,因此,讓我們先來討論教室和電影院的差異。

[中學教育新聞] 2013/05/19-2013/05/25

大考改革 學測、指考可能連考4天
教育部委託大考中心進行的「大學招生及入學考試調整研究方案」草案出爐,3個草案都在英聽檢定考外,加考國寫、英寫兩項檢定考試;變動最大的方案二,學測、指考同時於5月底、6月初考試,高中生要連考3至4天。
新北4高中試辦轉學考 各3-5個名額 
新北市教育局敲定7月首度試辦高中轉學考,由錦和、清水、石碇、雙溪4所高中打頭陣,各提供3到5個名額給基北區學生。教育局表示,名額雖少,但希望藉此建立轉學考機制,明年12年國教上路後,轉學考將常態化。

2013年5月18日 星期六

[活動] 20130525 教程電影院《看上去很美:小紅花》

文 / 賈孟蓉、柯俊如

國文科舉辦的教程電影院精彩落幕,感謝參與同學的捧場,這次很特別的還邀請到歐陽宜璋老師共襄盛舉,也因此有一場深刻的影後對談。
**********
「為什麼就我沒有小紅花?」

2013年5月17日 星期五

[中學教育新聞] 2013/5/12-2013/5/18


教育部提升國民素養報告書初稿出爐,18歲學生應具備語文、數學、科學、數位、教養/美學等五大素養,未來將納入十二國教課綱的總綱裡。民國105年、106年將針對18歲學生進行抽測,針對九年國教最後一屆高中畢業生,與十二年國教第一屆高中畢業生,進行素養能力比較,但是素養是抽查,不是普查,也與升學脫勾。
北市府教育局試辦2年補習班評鑑制度,今年喊卡。市議員潘懷宗發現,教育局這項全國首創補習班評鑑制度,共抽驗59家補習班,其中有29家「待改善」。

代理教師兼行政 教部研議檢討
監察院今天針對國中小非正式教師兼任行政職務人數增加,糾正教育部。教育部晚間表示,會研議檢討相關制度。

復式正義係指雙方釐清事件經過、溝通感受,再找出彼此都能接受的方式來彌補傷害。全球推動修復式正義的國家,如澳洲、紐西蘭、加拿大、英國、美國及新加坡,以青少年輔導為多;澳州的司法體系,於各州立法以後,多由各州司法部門聘僱執行修復式正義會議的人員。除了修復式正義教育訓練團體,澳洲目前較投入的民間團體為教會及原住民團體,分別著重於監獄工作及原住民的犯罪處理問題。

[轉貼] 一位高中教師對「學習共同體」的省思 / 張堯卿

臺灣教育評論月刊,2013,2(3),頁 63-64


文 / 張堯卿
臺北市麗山高中教師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博士班


        從1998年佐藤學教授依其教育理念,在日本建立第一所學校起,「學習共同體」已在日本中小學掀起了一波「寧靜革命」。而這股浪潮在十二年國教的啟動下,已吹向了臺灣。為了使中小學教師能面對十二年國教的衝擊,更有教育主管機關派員前往日本學習觀摩,旋即於 2012 年已有學校開始公開觀課示範教學。

[轉貼] 《看上去很美 小紅花》 幼兒園裡的暴力寓言 / 黃夙蓮

 全文轉貼自喀報

2007.09.29 ╱ 文/ 黃夙蓮


《看上去很美:小紅花》不只是一部單純的兒童電影。
這部片的劇本改編自作家王朔的半自傳同名小說《看上去很美:小紅花》,導演張元雖然只選擇了主角方槍槍在幼兒園裡的兒時經歷,濃縮於這部電影作品裡加以詮釋,卻仍不改他試圖對這世界的批判。
        方槍槍,一胎化下的產物。因為父母要工作、奶奶要回老家的緣故,被送進了幼兒園:一個擺滿了一兩百張床的大房間,一個寫滿所有學生名字的評分版,一朵朵當作評分獎勵的小紅花。
        這是一個抹殺特殊性、要求遵守規範、不得違抗與質疑的地方。

[轉貼] 給實習老師與師培生的建議 / Yukie Chen

全文轉貼自 meme-教學與反省 一個生物老師的教學日誌
文 / Yukie Chen

        前幾天,楊主任問我是不是可以對實習老師們分享一些實習經驗。這一向是我很樂意做的事,所以就答應了。
        原本跟主任說我大概講 20 分鐘就好,結果一個不小心竟然講了 65 分鐘,如果不是中午要用餐,還真想繼續分享一些小小的心得。

[活動] 20130428自然數座談會

整理 / 鍾文藍

        4月28日,自然科和數學科連合舉辦座談會,邀請101學年上學期的實習老師向各位同學分享一些實習、教學上的經驗,在此將當天座談會的筆記分享給更多同學,希望對同學之後的實習有所幫助。

     在開始看各位老師的分享前,先來個重點整理。

  實習:
(1) 選實習學校時,最好選自己喜歡的地方。
(2) 利用做行政的期間學習操作學校的東西。
(3) 實習期間認識老師很重要。
(4) 實習夥伴也很重要,他們是實習過程中的好幫手、好朋友。
(5) 實習期間的表現,會影響到之後教甄。
(6) 好好把握教育實習的時間,多向師父詢問(以便將來準備教甄)。
(7) 重點是尊重!做任何決定要記得先問過師傅。

2013年5月11日 星期六

[轉貼] 柯文哲:我們急需人格教育 / 陳雅慧

全文轉貼自http://www.parenting.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27743 親子天下雜誌29期
文 / 陳雅慧


        今年五十二歲的柯文哲,台大醫院創傷醫學部主任,國際級的心肺重症專家。他可以讓沒有心臟的病人使用葉克膜(ECMO),維持十六天生命,再接受心臟移植,最後清醒的自己走路出醫院。至今用葉克膜救治人數超過一千五百人,是世界第一,其中包括台中市市長夫人邵曉玲。
        柯文哲受老師朱樹勳影響,進入外科加護病房,成為台灣重症醫學教育家。他推動台灣器官捐贈移植網路登錄系統和器官勸募網絡系統,接受《康健》雜誌訪問時說:「我還以為將來可以因為這些,得醫療奉獻獎,但沒想到卻因此下台。」

[轉貼] 漫談憂鬱症:是壓力太大─還是生病了嗎?/ 黃瑞媛

全文轉貼自http://epaper.ntuh.gov.tw/health/201103/health_2.html
文 / 黃瑞媛


        因為工作的關係,常常被問到有關精神狀況的問題,也常會注意報紙上有人因壓力或情感問題而想不開的報導。希藉由此篇文章協助民眾瞭解與認識精神疾患相關狀況,以減少悲劇發生,並讓自己及週遭的人活得更健康、輕鬆。

「也許是憂鬱症」
        這是每當報紙報導有人想不開時的常見後續結論,但是常常隔幾天又看到同樣的悲劇發生,又是同樣的「也許是憂鬱症」,但是後面這件事發生的個案及家人在此之前也曾看到雷同的事件,那時是否也有注意到自己的週遭已經在醞釀著同樣的事情,關鍵在於大部分的人不知道那其實是憂鬱症。

[轉貼] 認識青少年憂鬱症及處理 / 許文郁

全文轉貼自http://203.75.23.7/rdweb/Health_02.aspx?Type=health&H_ID=24
文 / 許文郁


        憂鬱症是這幾年來在媒體上常出現的疾病,所以大家對憂鬱症或多或少都曾聽過,憂鬱症在青少年中有一定的比率,但是常常會被忽略。部分原因可能來自學生、家長或老師對憂鬱症的不了解。忽略已出現的憂鬱症狀,誤認憂鬱症狀為一時的情緒困擾、或青少年的故意反抗等因素。因此無法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往往導致不幸後果,如藥物濫用、行為問題、自我傷害、或自殺時,才被注意,造成遺憾。在美國,青少年憂鬱症盛行率在50年間增加3倍,兒童憂鬱症盛行率約4.7%,到了中學生則上升至20.8%。這些數據顯示這是不容我們忽視的一個疾病。就兒童而言,男女罹患憂鬱症的機率一樣。青春期後,女孩罹患憂鬱症的危險性為男孩的兩倍。罹患憂鬱症的青少年較常有憂鬱症家族史。

[轉貼] 校園憂鬱症之協助與預防 / 林欣汝、陳瀅如、朱宇文

全文轉貼自http://class.heart.net.tw/article99.shtml
文/ 林欣汝、陳瀅如、朱宇文


一、前言
  憂鬱症已與癌症、愛滋病並列為二十一世紀三大文明病之一,根據國內學者估計,國內每年約有百分之七的人口會罹患憂鬱症;終其一生來說,女性會有百分之二十的人口罹患憂鬱症,男性則約為百之十。然而,憂鬱情緒普遍存在於社會之中,實際被憂鬱症所擾的患者比預估的還多,也就是說,在我們身邊可能都有正在遭遇憂鬱情緒困擾的人。
  若根據國內學者估計的百分之七來計算,則一個學校中,每一百個學生中就會有七個罹患憂鬱症,那假設一所學校有3000人,那裡頭就會有210位同學為憂鬱症所苦。而憂鬱症患者若無法適時的接受治療,很容易走上自殺一途。憂鬱症有15﹪之高自殺率,請問,一個學校有一位同學自殺,是否會引起軒然大波?那31位(210x15%)呢?因此,現階段中,各個學校開始正視這個問題,並將憂鬱症列為學校防治重點。
  那什麼是憂鬱症呢?先解釋何謂「情緒」。因為某種原因而產生的情感變化,大多是臨時性的,但有時這種情況狀態會持續一段時間,這就是「情緒」,而所謂憂鬱症(Depression)即是在知、情、意的精神活動中,情感發生障礙所造成的,而憂鬱狀態持續一段時間後,變成生活上的障礙,變構成了憂鬱症的前提。一個人陷入憂鬱狀態後,情緒會極為憂鬱,獨處時會有說不出的寂寞和悲傷,並因此而哭泣;對自己的嗜好失去興趣;喜怒哀樂的情感動態變的遲鈍;有時候會焦躁而坐立不安。另一方面,身理上會有狀況不佳,覺得疲倦,便秘,下痢,月經異常,發汗,口乾等狀況等自律神經症狀幾乎都會出現。憂鬱症的症狀其實很容易發覺,學校老師應時時關心同學,隨時注意同學的動向,才能在第一時間做出對學生最好的反應。

[轉貼] 為老師建制溫馨教學環境 / 楊朝祥

全文轉貼自http://old.npf.org.tw/PUBLICATION/EC/090/EC-P-090-016.htm

文 / 楊朝祥


        最近台北市的一份調查報告顯示,北市有二成八的國中、國小老師正面臨潛在性憂鬱症的危機,其中約一成三的老師已有憂鬱症傾向,必須尋求專業醫師的協助以解除壓力。校園本是最溫馨的,師生相處樂融融,但曾幾何時,校園卻變成一個壓力、衝突的場所,使老師一肚子苦惱及煩悶,甚至罹患憂鬱症。

[中學教育新聞] 2013/5/5-2013/5/11

蔣偉寧期末考 三大考題待解
教育部長蔣偉寧將十二年國教視為「期末考」,免學費是否排富、免試入學零抽籤、以及私校招生亂象,是明擺著的三大考題。

馬總統:十二年國教不變、不排富
十二年國教湧現喊停聲浪,馬總統昨天表示,十二年國教是全國教育會議通過的教育改革,「大方向還是會推動,一些小地方若要調整,要看大家的意見」,至於免學費政策,目前為止仍是不排富。

解決特招抽籤 家長團體提方案
台北市國中學生家長會聯合會監事長許永佳表示,不論免試或特招,都以會考成績進行分發,學生可獲雙重保障;學生在總招生名額的額度內,應優先提供給登記免試學生;先針對登記免試學生進行比序,同分超額但未逾招生總額時,應全數錄取;若錄取累計名額逾招生總額時,則次高分的全數不錄取。

自學生、台商子弟如何免試?
自學生雖然是在家自學,但該名學生的學籍依舊會在各國中,與其他學生參加免試入學的方式一樣,拿著自己的成績,選填志願並經由電腦進行超額比序絕對錄取的高中職。

[專欄] 教師面對青少年憂鬱症時,可以找誰協助?

文 / 柯俊如

        憂鬱症的起因往往很複雜,中學老師需要同時顧及多個面向,善與其他的協助管道和資源合作,才能更全面而完善的協助學生,本文整理一些資訊僅供各位參考。

(一)生理面向
        憂鬱症的成因有部分跟生理有關,近年來研究發現憂鬱症患者腦中的神經傳導物質(血清素、正腎上腺素)低於正常人,以及「下視丘-腦下垂體-腎上腺皮質系統」的活性過高,因此較不能感受到外界快樂事物的刺激,最新的研究則是著重於抗壓基因是否存在,希望能透過基因篩檢更早發現憂鬱症潛在患者。
        在各大教學醫院、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公私立社區醫院的精神科或身心科,以及合格療養院所、私人專科診所,除了提供入院療養和臨床心理諮商,另有提供生理藥物的治療。

2013年5月3日 星期五

[專欄] 教育資源的城鄉差距


文 / 陳冠甫

        台灣目前居住在都市中的人口已在八成上下,城鄉之間的工資、物價、房價差異;又或者是新台灣之子的比率、不同地區升學率等城鄉差距,再再都成為社會討論的議題。台大教授駱明慶數年之前分析進入台大學生(台大為何具有代表意義在此不加以討論)組成,發表了經常在討論城鄉議題時被提及的<誰是台大學生?-性別、省籍、城鄉差距>,對於教育資源之分佈及學生背景之間加以討論。
        對於教育資源之取得,除了經濟背景之外,城鄉差距的差距也日益加大。在此,要就升學制度、師資、經費等層面討論城鄉差異的議題。

[中學教育新聞] 2013/4/28-2013/5/4

交大創設WikiUrschool 大學升學百科提供高中生升學資訊

學解說當志工 國中生找到興趣
西湖國中結合在地文化特色,培訓學生擔任社區「柚花季」服務志工,三年級學生賴瑋庭透過實地導覽解說,瞭解在地產業發展,意外發現個性害羞的自己,其實喜歡與人群互動,更對「商業」有著濃厚興趣,經過免試入學申請已錄取國立苗栗高商會計科。

高雄國光高中國中部推出「結合雲端與實驗的地科」
在過去「地球科學」這門課可能給人的印象就是老師在教室呈現硬梆梆的教具或圖片,照著課本逐一講解課文內容,要學生提起學習興趣似乎有點困難;然而教授該門學科已有9年經驗的謝隆欽老師活化了該科的教學,不僅在課堂中運用教學影片、雲端科技及有趣實驗,並帶領學生走出課室,利用寒暑假參加營隊,讓學生從探索、觀察及思考中,體驗學習樂趣,同時利用行動裝置(Mobile device)讓無法成行的同學可以同步進行戶外考查。

成功教學經驗分享:五個進行協同教學的訣竅
並不是每個孩子的學業表現都處於頂端或谷底。其實,大多數的學生都處於中間地帶,他們品行良好、成績中等、總是乖乖做功課,在課堂上也常常保持沈默。作為忙碌的老師,通常不會花太多時間跟這樣的學生說話,畢竟,像這樣的好學生在學校裡是不會有問題的,他們得把時間花在處理那些問題更嚴重的學生身上,或是指導那些天賦異稟的學生。通常,這些學生們也不見得希望得到太多的注意,覺得保持常態就好了。不過,其實只要老師們願意,花一點時間跟其他老師或專家進行協同教學,若是配合得宜,反而能幫助這些看似程度中等、數量極多的學生更有效率地學習,進而得到優秀的學業表現。

[轉貼] 從教育機會均等觀點談台灣偏遠地區教育問題 / 游佳穎


全文轉貼自http://society.nhu.edu.tw/e-j/89/A4.htm 南華大學 社會學研究所《網路社會學通訊期刊》第八十九期2010/10/15
文 /  游佳穎

壹、前言
        面對全球化的競爭壓力,教育的品質與效能受到重視。然而隨著M型社會問題日益浮顯,偏遠地區仍存在著許多教育問題值得探討與省思。
        教育機會均等(Equality of education opportunity)理念的實踐,是各國政府與教育界致力追求的的目標,也是我國的教育重點之一。憲法第159條明示:「國民受教育機會一率平等」。教育基本法第四條也規定:「人民無分性別、年齡、能力、地域、族羣、宗教信仰、政治理念、社經地位及其他條件,接受教育之機會一律平等。對於原住民、身心障礙者及其他弱勢族群之教育,應考慮其自主性及特殊性,依法令予以特別保障,並扶助其發展。」由此可看出政府對此一議題的重視。
        現今社會中存在許多教育機會不均等之問題,王麗雲、甄曉蘭(2007)指出:偏遠地區兒童的教育問題是較艱難的,因其所造成的社會問題不易引起社會關注;加上偏遠地區教育問題與其他教育不利團體多有重疊,常被認為已處理過,受到忽視。長期下來,偏遠地區的教育發展遠落後於一般地區,城鄉之間的差距日益擴大。在教改不斷日新月異的同時,偏遠地區的教育是否也應受到重視?本文欲從教育機會均等的觀點,探討偏遠地區的教育問題,進而提出可促進教育機會均等之策略。

[轉貼] 澳洲偏鄉師資的培育問題與對策 / 張繼寧

張繼寧(2010,8月)。澳洲偏鄉師資的培育問題與對策。臺灣師資培育電子報,11。2013年5月3日,取自https://tted.cher.ntnu.edu.tw/?p=308。

Kerri教授您好:
        最近過得如何呢?我還是一如往常~~~快瘋了!我有兩位學生英語能力皆欠佳,其中一位不太會說英語,而寫作技巧僅僅只會複製黑板的內容;另一位會說一點英文,但學術字彙及寫作技巧幾乎一竅不通。他們非常需要幫助,我嘗試運用各種方法,可是這裡沒有ESL老師,圖書館裡也沒有合適的書籍或教材。唉!我真不知道應該怎麼做?就算勉強做了意義又何在?能否給我一些建議?如果沒有,就讓我繼續打瞌睡吧!感謝。
                                                                來自偏鄉的實習教師Rachel敬上
---------------------------------------------
        上述電子郵件的內容(引自 Wenger 和 Dinsmore,2005 ),道出了服務偏鄉學校的無助感及挫折。城鄉差距一直是教育領域所關懷的議題之一,為縮短地理因素所帶來的機會不均等,最常見的作法莫過於資源的輸入,如教育經費的挹注、軟硬體資源的補助、及好老師的送入,其中後者的難度最高,難題一:如何「培育」出偏鄉地區的好老師;難題二:如何「留住」偏鄉地區的好老師。本期小辭典將針對上述難題,介紹澳洲學界所提出的改進策略,其作法或許可供培育臺灣偏鄉教師之參考。


2013年4月30日 星期二

[轉貼] 為什麼學生在課堂上總是靜悄悄?--從文化角度探討學生提問及回答教師問題之研究 / 國科會

全文轉貼自http://web1.nsc.gov.tw/ct.aspx?xItem=16684&ctNode=1637&mp=1
        教育理論與實務非源自真空,必受其文化影響。引進他國理論與實務時,如未考慮其孕育發展的文化脈絡,將導致「橘踰淮為枳」,水土不服的現象,不但無法解釋我國的現象,也無法解決我國的問題。因此文化如何影響教育、教、學是個重要且值得關注的議題。
        在國科會經費支持下,研究團隊從文化角度探討學生在上課提問及回答的情形,研究顯示在西方人的眼光中,華裔學生在課堂上大都是消極被動的學習者,課堂上非常安靜、鮮少參與討論,也鮮少問老師具挑戰性的問題。國內調查顯示大學教師較常採用的講述法,學生認為幫助較小;較少採用的師生問答互動教學,反而學生認為幫助較大。
        此外,學生認為上課回應老師的提問以及問問題能夠留給老師好印象。然儘管師生互動教學對學生幫助較大,課堂提問與回答能留給老師好印象,但學生在課堂上卻總是沉默不語,形成相互矛盾的現象。

2013年4月27日 星期六

[專欄] 臺灣媒體素養教育的發展與困境 (附媒體素養教育網路資源)

文 / 周紫陵

        媒體作為訊息傳遞、教育大眾的媒介,在當代社會中居於舉足輕重的地位,受惠於科技的發展和普遍化,現代公民除了被動的接收資訊外,更可以主動組織訊息,向外傳播,資訊來源日益多元,卻也趨向紛雜,媒體素養的培養因此成為當務之急。英國、加拿大、澳洲、美國、日本都已將媒體教育涵納於正式教育體制中,我國國民教育上亦涵括媒體素養的紮根,臺灣媒體素養教育的開展已有相當時日,但在教育政策上尚有概念與實務面的問題。

媒體素養教育的意涵
        媒體素養教育以公民為教育對象,旨在「培養全民具備思辨與產製資訊,以成為形塑國家與社區文化品味的媒體公民」,含括面向十分廣泛,包含增加電視、網路等不同媒介性質的認識和近用、促進對於文本產製過程的認識、獨立產製的能力以及理解與批判資訊內容;其中,教育部針對在學學生發展在正式教育體制中的媒體素養教育政策。

[中學教育新聞] 2013/4/21-2013/4/27


懶人包 三分鐘了解十二年國教
十二年國教15個就學區 免試與特招資訊
十二年國教大事紀
十二年國教 國中畢業升學路徑
十二年國教關鍵名詞
十二年國教 各就學區免試入學超額比序項目彙整


互動學習 家長憂學生難管
嘉義市引進日本學習共同體創新教學,自願實施的教師及學生家長都肯定有助激發學生興趣、開發潛能,但有教師擔心學生課外補習多,影響預習,另有家長擔心互動學習會讓教師管不動學生。
畢旅需先課程設計 高市教師擬抵制
目前畢旅中的教師費用,許多是由承辦的旅行社以服務回饋處理,引發部分人士質疑「圖利老師」。教育部上月14日邀集各縣市政府教育局代表開會討論,做成「畢業旅行視同校外教學」決議,教職員隨隊視同執行公務,費用由學校或主管機關編列。

2013年4月26日 星期五

[轉貼] 如何媒體識讀?媒體研究與教育的新趨勢 / 須文蔚


全文轉貼自http://dcc.ndhu.edu.tw/poem/paper/49.html

解決媒體亂象  重新學習看媒體

台灣媒體怪象中最匪夷所思者,不是媒體內容不堪入目,而是當孩子們被靈異節目嚇得不敢入廁,或是大人們眼見綜藝節目內容日趨低俗,家長們和老師束手無策,只好到新聞局一把鼻涕,一把眼淚,哭訴陳情之餘,進而要求主管機關管一管電視。這些來自公民社團的壓力,往往正可以被政府利用,淪落為國家箝制傳播自由的口實,而社會大眾渾然不覺其中「事有蹊蹺」。
有趣的是,當政府恪守分寸,無意介入媒體內容管制的議題中,失望至極的家長團體喊出了「關掉電視才能救孩子!」的口號,語意淒切、絕決,彷彿電視是一隻巨大的怪獸,更貼切的描述應是無所不在的惡魔,無時無刻不以巫術蠱惑、宰制著一般大眾,當人們無所遁逃時,決戰時刻,只好大聲疾呼:「一起關掉電視,拒看電視」。這種玉石俱焚的方法,要大眾割捨最即時、最方便取得資訊的媒體,要大家放棄每日可以輕易獲得的娛樂,只怕沒有人捨得,如此一來,而再義正辭嚴的呼籲都顯得陳義過高。
如果政府不該管,民眾又無法團結起來拒看電視,那麼有什麼方法解決這個尷尬的窘境?全民重新學習看電視、讀報紙與聽廣播,或許才正是正解。當閱聽人都耳聰目明後,懂得分析、批判、選擇適宜的內容與節目,就能把媒體馴服於腳下,而非處處受制。

[轉貼] 從「思考多元」到「表達多樣」的媒體素養教育/鄧宗聖

全文轉貼自 http://www.feja.org.tw/modules/news003/article.php?storyid=620

  在一次教育部舉辦教師進階研習媒體素養教育的現場,我參與「媒體議題與融入式教育的對話」座談,教師們參與踴躍,並且把課堂中教授媒體素養的問題開放給現場討論。記得在座談會開始前,蒐集到許多的問題中,有一個問題很有趣,老師們提問說:「語文表達未成熟的孩子能學媒體素養嗎?」,我想對於媒體素養的老師們而言,真正想問的問題是:媒體素養教育強調的批判性思考與近用表達之理念,能教嗎?這是促使我想寫這邊文章的動機。
  在日常生活中,「思考」這個字有不同的意涵,當我們說:「我正在思考他說的是什麼意思?」此處的「思考」與「回憶」同義,當我們說:「你好好思考你正在做什麼事」這個「思考」似乎是要提醒「專注」。當媒體素養教育的理念強調:「若公民能夠批判性思考,那麼...」,此處的「思考」表達一種「反省」的信念,有「三省吾身」之意,在一定的框架(像是為人謀而不忠?與朋友交而不信?傳不習?)下,進行反思。

[轉貼] 2012夏季傳學鬥訪調-寫在開始之前(媒體識讀教育) / 翊琪、柔郡


全文轉貼自http://b98207007.wordpress.com/
想知道目前老師是怎麼教媒體識讀的話,一定要點連結看看喔!

文/翊琪、柔郡

(一)、我們為什麼需要媒體識讀
        「媒體如社會的神經系統,社會藉這套系統來傳遞資訊、互通有無;媒體傳播本身是社會活動的一環,可以說,社會需要媒體傳播,社會也因著媒體傳播而存在。」

(二)、走,看看海外的媒體教育
        媒體識讀課程在很多國家其實也都是一個相對「新」的課程,目前以美國、英國、澳洲和加拿大四國為媒體識讀教育的先驅,除了開設媒體識讀教育課程外,四國另設有媒體識讀的師資培訓課程。
        英國做為媒體識讀教育的發源地,歷史悠久,範圍遍及義務教育、高等教育與社會教育。國內兩大公共廣播電視IT和BBC,重要的例行工作包括推行媒體教育,向民眾解釋廣播電視和他們的節目。
        美國的媒體識讀課程目前由各州自行發展,多以融入其他科目為主;高中則有另外獨立開班授課。學校補充教材包含要求學生創作自己的廣告作品、公共服務宣傳、電玩遊戲,更有許多青年藝術或新聞學習營。

2013年4月24日 星期三

[轉貼] 高中生談哲學 深耕巴西民主

全文轉貼自立報
http://www.lihpao.com/?action-viewnews-itemid-115339

【編譯李威撰整理報導】

        巴西政府2008年頒布法令,將哲學列為高中必修課,每周上課2小時,3年來已有9百萬名學子唸過哲學。加拿大馬吉爾大學(McGill University)哲學系副教授佛蘭克爾(Carlos Fraenkel)前往巴西巴西巴伊亞省(Bahia)首府薩爾瓦多市(Salvador),參訪當地高中的哲學授課情形,並與當地教師商討哲學課程的安排及授課技巧。
        黎貝洛(Almira Ribeiro)在薩爾瓦多市的伊塔波瓦(Itapuã)一所高中任教。伊塔波瓦相當美麗,沿海岸線興建不少高檔飯店;但伊塔波瓦同樣問題叢生,貧民集中居住在擁擠的城中地區,這裡充斥暴力、貧窮及嗑藥等社會問題。
        黎貝洛引用《理想國》的洞穴之喻,認為哲學就是走出洞穴,觀看事物的真實樣貌。但黎貝洛補充道:「只觀看事物真實樣貌還不夠」,學生必須回到洞穴,然後運用所學。伊塔波瓦便是發揮所學的絕佳之地,因為伊塔波瓦的學生先天上特別容易去思考公平正義的問題。

2013年4月20日 星期六

[中學教育新聞] 2013/4/14-2013/4/20

基北免試入學報到 各校有缺額
依台北市各校資料,建中錄取171名學生(含特殊生),4人同時錄取科學班、另1人轉往就讀新北市私校,最後共166人報到。北一女有3人未報到,其中1人選擇基隆當地高中就近就讀、1人繼續留在大陸唸書,1人選擇師大附中科學班。在免試入學管道中,申請人數最多的松山高中,未報到的人數也最多,錄取407人,只有265人報到,報到率6成5。另外,成功高中錄取143人,有高達52人未報到,報到率僅6成3;中山女高錄取149人,有101人報到,報到率也只有6成7。

逾3萬人 數學非選空白
數學非選擇題空白卷多,曾芬蘭分析,雖然國中學生課程都有證明題,但學習過程缺乏這方面的練習,造成很多考生看到這類題目直接放棄。心測中心試題組組長劉怡薰指出,數學非選擇題空白除了不願意寫之外,還有「不會寫」或「不習慣寫」,造成零分人數偏高。

捨建中選大安高工 高職變夯
以往免試入學,高中的競爭程度都大於高職,去年公立高中錄取率百分之卅六、公立高職百分之四十,今年正好相反;公立高中錄取率達百分之廿三點五八、公立高職僅百分之十三點八一,已可看出國中畢業生在選擇的意向上有所改變。高職資料處理科、資訊科及餐飲管理科最熱門。在新北市方面,三重商工及新北高工的板金、模具、鑄造等當前產業最缺人才的職科,也都出現大量搶進現象;私立復興商工則以美工、動畫設計等職科最受歡迎。

2013年4月19日 星期五

[專欄] 十二年國教與適性發展

文 / 李欣怡
備受矚目的十二年國教明年將全面實施,其中重頭戲教育會考正好在不久前舉行試測,然而,這個「勢在必行」的新教改政策一直以來似乎爭議不斷;筆者無法詳盡統整各方論點梳理出什麼完整視野,只能就我所見所聞,寫下我的所思──淺談十二年國教與適性發展。
首先必須肯定義務教育的貢獻,民國五十七年起實施的九年國教無疑奠定了臺灣現在經濟人力資源的基礎,例如我們可以順利無礙地訂立契約、進行各項交易,確實是仰賴基礎教育提高了普遍大眾的識字率之故;當然不只如此,各領域的基本訓練提升了勞動力素質,更是推動國家發展的潛在資本。
這麼說來,國民教育的延長,不是應該是一項既能強化國民素質、又能平等受教機會的極佳政策嗎?然而答案之所以出人意表,原因是我們必須瞭解:手段不一定都能指向目標。要落實理念,必須先觀察清楚現實中盤根錯節的複雜性;十二年國教政策雖然立意良好,但顯然配套不足。

[轉貼] 引導多元、適性發展~談12國教國中推動適性教育的思考 / 謝勝隆

全文轉貼自CASEdu
http://case.ntu.edu.tw/CASEDU/?p=347
文 / 臺北市新興國中校長 謝勝隆

壹、前言:
        12年國教是重大的教育工程,當藉由入學方式調整,擺脫原本基測篩選的框架之際,國中應該逐漸回歸促進學生有效學習的教學思考,而九貫課綱能力本位的要求,無非是培養學生擁有自主學習能力,與對學科知識的理解,以幫助學生透過學習的歷程,促進並了解自己的天賦,從而選擇高中階段適合自己發展的學校。
        因此,國中階段學生的適性發展對12年國教的國中教育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課題,雖然目前國中生涯發展教育持續推動中,但受限分數導向的篩選方式,學生選校多以本身的分數落點來考量,並非全以自己性向、能力及興趣來考量,如今升學方式以免試入學為主要管道時,如何促進學生認識自我,強化生涯探索,並形成決定生涯發展的能力,更需要在國中教育階段努力來推動。

[轉貼] 適性發展,老師與家長都需要調整觀念 / 彭杏珠

全文轉貼自遠見雜誌 "特刊30分鐘看懂12年國教"
文 / 彭杏珠
        面對將於民國103年執行的12年國教,身為家長、學生或教師的你該如何因應?
        經過《遠見》雜誌深入各縣市採訪後發現,12年國教能否徹底執行,達到讓孩子適性發展的目標,家長是最主要的關鍵因素。
        曾經擔任過台中一中、建國中學校長,現在是台中市副市長的蔡炳坤指出,教育改革必須循序漸進,家長也要跟著轉變觀念,政府能否達到75%的免試升學,甚至百分百免試升學,家長的觀念占了八、九成重,家長必須破除「唯考試成績是問」的態度,孩子才能快樂學習成長。

2013年4月6日 星期六

[中學教育新聞] 2013/3/31-2013/4/6

教育部成立青諮會 廣納青年意見
教育部為更貼近青年的想法,在3月29日青年節成立「教育部青年諮詢會」,搭建政府與青年溝通的平臺,象徵青年成為國家未來領頭羊,並首度遴選有志青年擔任青諮會委員,針對青年發展及教育議題提供策進建言。
今年計有128位18-35歲來自全國大專校院學生及任職於非營利組織的社會青年報名參加,在激烈的競爭後共選出16位青年擔任青諮會委員,未來將擔任為青年發聲、協助校園自治組織運作等任務。
臺東新生國中「階梯式英語教學」培養基本能力
試圖把每位英語能力落後的學生都帶上來的蔡老師認為,傳統的英語教學強調依進度授課,當老師把課程進度都完成了,一次一次的測驗卻看不出學生的學習成效,也就是表示,學生並沒有真正的學會,卻被迫朝下個進度學習,最後就會因跟不上進度、覺得學英文沒有成就感而提早放棄英語。這樣的教學對學生不只沒有加分的幫助反而遞減學生的學習動機。
於是蔡老師與幾位英文老師共同討論出「異質性分組」的教學方式,讓程度較好的學生帶領程度較弱的學生,讓同學間教學相長,發揮同儕學習效果。其中的「讀者劇場」(Reader Theater,簡稱RT)是蔡老師的教學方式之一,也是學生們最愛的一個單元,它讓學生藉由閱讀英文劇本及角色扮演,同時練習聽說讀寫的基本能力。

[轉貼] 新移民和吳寶春都想念書 / 夏曉鵑

全文轉貼自天下雜誌
文 / 夏曉鵑

        世界麵包冠軍吳寶春欲申請政大EMBA,卻因只有國中學歷而遭拒的事件,引發各界熱烈討論。馬總統要求教育部儘速檢討相關制度太過僵化的問題,並表示:「有些事情不能只看學歷,實務經驗更重要。」面對新加坡大學展開雙臂歡迎,為吳寶春破例來台面試的「國際壓力」,馬英九總統指示:「絕對不能被別的國家搶走,務必要把吳寶春留下來。」
        台灣教育制度之僵化並非新鮮事,有強烈動機想進大學、研究所卻不得其門而入的人,又豈止是吳寶春師傅呢?許許多多在台灣的新移民也想進修,但台灣的僵化教育制度令他們有志難伸。
        來自越南的小金看到吳寶春師傅的新聞,感到憤慨難平:「即使是台灣土生土長的人也受困於僵化的教育制度,新移民受的束縛更勝吳寶春。」她同時也高興吳寶春師傅的行動已引起大家關注,但小金認為:「這突顯的是制度的問題,不能只用個案來解決。」

[專欄] 補校教學經驗談

文 / 陳柏安
        在臺大師資培育的體制下,修完教育學程的同學大多選擇前往國、高中任職,往往忽略掉其他與教育相關的工作,例如補習班、出版社、補校等,老實說有些可惜。慚愧的是,我也是在因緣際會下才加入補校的體系,並至今已在蘆洲的三民高中補校任教了一年多。我在補校任教的過程中獲得了許多難能可貴的經驗,在此與大家分享,期許教程的大家能夠多勇於嘗試各種不同的路線。
補校是什麼?
        補校的興起,與臺灣過往的國民義務教育情況息息相關。早期臺灣的義務教育只有六年,加上人民多半窮苦,因此許多的國人僅有國小或國中的教育程度。為服務這群成年人能繼續求學,政府才在各地設立補校,以讓早年無法就讀國中或高中的國人能夠一圓讀書夢。
        補校的教師聘任,依照的是「中小學兼任代課及代理教師聘任辦法」。當補校招不到擁有教師證或修畢教育學程的師資時,便會任用具有相關科系大學學歷的教師。因此,即便教育學程尚未修習完畢,只要擁有大學學歷,就有到補校任教的機會。我大學讀的是台大地理系,便以這個學歷到補校教授地理。 

2013年4月4日 星期四

[重要資源] 師培中心教育實習輔導通訊

        師培中心定期發行的教育實習輔導通訊有非常多的資訊,包括教育研究所、國際會議、實習學校介紹、實習心得分享、教案設計心得......,有興趣的人一定要來挖寶喔!

64 淺談十二年國教中教師專業的挑戰、提升思考與興趣的學習方法、反思我中學時的有效學習策略、如何安排有趣又有料的教學?-教學的結構及邏輯

63 香港行之我見我思、指定科目考試化學科測驗編製及分析、實習歷程檔案、教案製作要領

62 品格教育是什麼?、從分析哲學觀點看教育隱喻—教育不是注滿一桶水,而是點燃一把火、實習心得與青春同行

61 第五屆「臺大SUPER教案獎」優勝作品及精華錄

60 創新課程的推手:在十二年國教的浪潮中談教師角色、你不曾見過的關渡(教案設計)、教育實習學習歷程檔案製作要領

59 中小學閱讀素養PIRLS & PISA國際評比 、從新加坡的《小孩不笨》與芬蘭教育省思教育的意義、全方位成長,就在教育實習 、實習心得-不只學習如何做個好老師,更學習如何做個成功的人

58 國際教師與教學研究學會(ISATT)簡介、詮釋與實踐—張碧娟校長的治校理路、在真誠中收服孩子的心,在示範中改變孩子們的行為--導師實習心得分享、昂首為人師─能量實習路

57 第四屆「臺大SUPER教案獎」優勝作品及精華錄

56 日本追求國際化─訪日經驗與交流、教育印象之旅:『教育概論』學生優質作業

55 99年度教育部教育實習績優獎特輯─得獎師生之教育實習理念、規劃過程、 成果及省思介紹

54 ISSoTL與其國際研討會參與心得、「臺大卓越教學講座─教育加值」演講聆聽心得報告、你/妳想在半年實習中學到什麼?-實習學校的選擇、教育實習輔導教師介紹-臺北市立麗山高級中學國文科徐茂瑋老師、99學年度實習學生第一次返校座談研習專題演講活動紀實─邁向教師之路

53 第三屆「臺大SUPER教案獎」優勝作品及精華錄

52 形塑友善互動的學習環境:輔導理念融入學科教學與班級經營、「輔導原理與實務」課程作業─學期輔導教案、學生輔導教戰守策—經師?人師?、教師甄試教戰守則

51 英國高等教育品質保證局(Quality Assurance Agency)參訪報告、潮起潮落─回顧教育實習歷程的精采與豐收、實習心得 乘著白鴿飛翔─我在和平的日子、98學年度實習學生返校座談研習專題演講活動紀實:「班級經營」經驗分享

50 執行「國民中小學教師資訊素養自評系統實施計畫」有感 、奉獻自己,提升能力─2009夏,教育優先區三芝國中課業輔導 、教甄心得、實習學生返校座談研習專題演講活動紀實:從菜鳥變成老鳥—實習老師的困境與展望

49 第二屆「臺大SUPER教案獎」優勝作品及精華錄

48 上台講課──淺談教學上口語表達的技巧、臺北縣立海山高中實習心得分享、當梭羅遇見尤達—漫談「生物行動檢索」的科學創作與教育歷程

47 實習學校環境品質與實習學生之教學生涯規劃有關嗎?、學習與評量:「現代與後現代錯身」演講聽後心得、學做一個好老師:從「如何訂作一個老師」談起

46 擇其所愛,愛其所擇──正視大學生志趣不合的現象、美英求學經驗談、實習Online-快樂充實的實習、砥礪精進─歷程檔案分享篇

45 第一屆臺大super教案、PBL教學與創新心得分享

44 出席2007年東南亞高等教育機構協會(Association of Southeast Asian Institutions of Higher Learning)會議報告、我讀「Asian創造力:為什麼西方人比東方人有創造力」、成為老師的必經之路-教甄經驗分享、超越巔峰—教甄高中地理篇

43 簡介國際學習科學學會(ISLS)以及國際學習科學會議(ICLS)、測驗編製分析、「天然災害」教學媒體教案設計分享、朝著夢想前進--教甄經驗分享、教程報告DIY

42 如何準備教學檔案?、班級經營的技巧、教育,是一種傳承~95實習教師總召卸任感言、瑞典教育現場巡禮,特別的學校

41 推動大學教學品質提昇之組織-POD簡介、乘著夢想起飛---記第3屆教育理論與實務對話研討會 侯依伶 老師演講心得、帶著「三心」、「二意」去實習!?、在實習中成長、我們這一班~資深導師經驗分享、談教案撰寫,教學檔案製作、對實習教師甄試的建議

40 師資培育典範獎分享:輔導理念融入學科教學與班級經營、課程發展與設計變化──福爾摩斯「再世」一次、臺北市立介壽國中實習心得分享、甄試寶典、對實習教師甄試的建議—教學能力部分

39 英國教學品質評估、走上教育的路,從這裡開始!、我在國際學校的求學經驗、如何訂作一個好老師、實習學校介紹—臺北市立西松高中

38 簡介臺灣教育傳播暨科技學會、理論與實務的對話研討會 -聽後心得之二、學好英文一定要出國嗎?、看過來Check It Out~~實習老師實習應注意事項、為什麼要讀課本內的作者生平?

37 密西根大學「學習與教學研究中心」簡介、教師資格檢定考試及教師甄試心得分享、臺北市立龍門國中介紹暨實習心得分享、94學年度實習總召之我見、我思與參與教案投稿的心得、理論與實務對話研討會聽後心得之一、九年一貫課程導論領域教學-尋根之旅

36 「北美華人教育研究及策劃協會」簡介、教學相長:一次特別的服務經驗、實習學校介紹—國立板橋高中、「高中英文教師甄試筆試內容的探討」期刊閱讀心得報告、學習,讓你活出自己

35 輔導理念融入學科教學的探討 、我的準老師之路、實習學校介紹—臺北縣立明志國中、兩性輔導教案、導師班級經營實務分享、實習生活教戰手冊人際相處篇

34 英國學術研究評估簡介、 寫給揚帆待發的學弟妹、93年度實習總召的回顧與教甄心情、實習學校簡介:臺北市立麗山高中、「成長-----發現最好的自己」閱讀心得.

33 (ICALT)國際先進學習科技學術研討會、臺大歷史科中學教師進修網站簡介、臺大地理科中學教師進修網站簡介、臺大公民科中學教師進修網站簡介、實習學校簡介—臺北市立中崙高中

32 資訊素養、實習學校簡介--臺北市立松山高中、從遊園,到中第「學科能力測驗(非官方版)」國文考題設計簡述、93學年度實習教師第4次返校座談演講記錄

31 薩爾斯堡國際高等教育論壇簡介、從學生、父母以及老師探討體罰造成的情緒反應及行為效果、我的教甄經驗談、實習學校介紹—國立新店高中

30 從優秀到卓越--- 從A到A+、教育研究所簡介---澳洲墨爾本大學、學會的功能與承諾、九十三學年度實習教師第一次返校座談演講紀錄、九年一貫課程與教學創新與實作研習

29 教育研究所簡介--- 牛津大學教育研究所、實習學校簡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附屬高級中學、總召甘苦談---我擔任總召的這些日子、國文科教案設計「人與環境的對話」:今夜看螢去、九十二學年度實習教師第七次返校座談演講紀錄:垂死之家義工心得分享

28 臺大實習教師案例討論網站簡介、案例討論一:「自暴自棄」該怎麼辦?、案例討論二:「網路上的批評」該怎麼辦?、九十二學年度實習教師第四、五次返校座談演講紀錄

27 美國教育研究所介紹:UCLA 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教育系「高等教育與組織改變」組、實習心得:用心體會的好學校--臺北縣立坪林國中、九年一貫課程統整教案經驗分享--鹽鹽夏日、九十二學年度實習教師第二、三次返校座談演講紀錄

26 美國大學教育研究所介紹:西北大學、實習學校簡介:苗栗農工、國中自然科迷思概念解析、九年一貫研習心得、九十二學年度實習教師 第一次返校座談記錄節錄版.

25 美國著名大學高等教育研究所介紹:亞利桑那大學、實習學校簡介:台北市私立復興中小學、國中歷史科「迷思概念」解析、我們都在寫歷史:迷失概念教案

24 美國著名大學高等教育研究所介紹Indiana University---Bloomington、實習學校簡介:台北市立金華國民中學、從TIMSS-R談新加坡及台灣的新制測驗評量、台大教育學程中心第四次(班級經營研討會)實習教師返校座談會議記錄、英語冬令營心得

23 美國著名教育研究所簡介University of Illinois at Urbana-Champaig、台北市立明德國中簡介、「回眸一笑楊貴妃」教案設計與示範.、【教學創新獎】得獎教案「二氧化碳為何不是碳化二氧?」介紹.、第三次返校座談會議記錄

22 美國著名教育研究所簡介Higher, Adult, and Lifelong Education in Michigan State University(密西根州大學)高等教育行政、特約實習學校簡介(臺北市立建國中學)、美日德陸台五國教學面面觀、教學創新獎」得獎教案「手臂如何運動?」專訪板橋高中生物老師、第一次返校座談----(學習歷程檔案)

21 美國著名教育研究所簡介Penn State University -University Park(賓洲大學)高等教育、特約實習學校簡介(臺北市立仁愛國中)、基本學力測驗國文科試題分析、知識的價值、實習成果發表會

20 美國著名教育研究所簡介University of Michigan - Ann Arbor(密西根大學安娜堡分校)高等教育、特約實習學校簡介(臺北市立中山女中)、九年一貫研習心得、因應九年一貫課程的師資規劃與需求--師資生的觀點、國中基本學力測驗試題分析、90年實習教師返校座談第一次會議記錄(學習歷程檔案製作實務)

19 美國著名教育研究所簡介 俄亥俄州立大學教育政策及領導研究、特約實習學校簡介(台北市立天母國中簡介)、曹沖秤象教案設計、「考試知多少」讀後感、九十學年度國中數學科基本學力測驗解析

18 第11屆世界比較教育會議會議簡介 、特約實習學校簡介(國立三重高中)、教師甄選心得、孔明借東風教案研發、八十九學年度實習教師第六次返校座談會議紀錄

17 AERA「美國教育研究學會」年會簡介、特約實習學校簡介(台北市立陽明高中)、人物特寫-施秀惠老師、實習心得

16 Harvard University:行政規劃與社會政策(Administration、Planning and Social Policy) 、特約實習學校簡介(北市景興國中)、焦點人物(朱建正老師--數學教育理論的傳道者與實踐者)、實習心得(協辦教師甄試經驗分享)、面對九年一貫課程因應之道

15 威斯康辛大學的麥迪遜校區、特約實習學校簡介、焦點人物、美國著名大學創造發明課程簡介、「天」「人」之別-修習本科系課程與教育學程課程之異同

14 哥倫比亞師範大學、特約實習學校簡介、亦師亦友、哈拉阿扁(主題教學內容大要)、我上教育學程與本科系所課程的心得

13 美國知名教育研究所簡介、特約實習學校簡介、陳翠英老師與國文修習歷程、我的轉行經驗-教育學程畢業生、生命永遠可轉彎、八十九學年度實習教師第五次返校座談會議記錄

12 私立大專院校合併之探討、大安高級工業職業學校簡介、陳翠英老師與國文修習歷程、學程記情-教育學程學會會長 、「教師甄試」的心得、實習心得-輔導科實習教師、八十八學年度實習教師第三次與第四次返校座談會議記錄

11 密西根大學、芳和國中、實習外一章、綠園實習手冊、自然與科技、第一次返校座談記錄、學習歷程檔案在教育實習上之應用

10 美國教育研究所簡介—哥倫比亞大學、實習學校簡介—北一女中、實習學校簡介—台北縣立福和國中、實習心得分享

9 美國著名教育研究所簡介-范德堡大學的畢保德學院、本校特約實習學校簡介--台北市立螢橋國民中、本校特約實習學校簡介--台北市立松山工農、實習心得分享、台大教育學程考試「個人特質評量」量表之概述、「九年一貫課程研討會」教學演示教案、主題式協同教學教案

8 美國著名教育研究所簡介-UC Berkeley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本校特約實習學校簡介--台北市立民族國民中學、本校特約實習學校簡介--台北市立士林高商、修習教學實習課程心得、-參加國中生概念學習研討會心得、參與教育學程學會的感言與學會未來工作、縮短教實習之我見、國立台灣大學八十七學年度實習教師第四及五次返校座談會議紀錄

7 美國著名教育學院簡介-華盛頓大學、教師甄試經驗分享、分科教材教法修習心得、87學年度實習教師第二次返校座談會議紀錄、第三次返校座談會議紀錄

6 美國著名教育研究所簡介-加州大學洛杉機分校、教師甄試經驗分享、實習教師心得、人類認知與智慧的學習--鄭昭明教授專題演講紀錄

5 美國知名教育研究所簡介-史丹佛大學簡介、給實習新鮮人的一封信、第十一次、第十二次返校座談會紀錄、實習教師返校座談心得、教育改革的理念與策略

4 美國知名教育研究所簡介-威斯康辛大學簡介、英語教學實習秘密檔案、我看教材精簡、低頭便見水中天,退步原來是向前--給台大的實習老師、國立台灣大學八十六學年度實習教師第十次返校座談會會議記錄、實習教師返校座談心得

3 美國知名學府教育研究所簡介、導師實習、建中實習有感、「代理代課折抵教育實習」之我見、八十六學年度實習教師第六次~第八次返校座談會會議記錄、教育改革中教師的因應之道

2 臺大應培育具備什麼特質的中學師資座談會、關心教育大家談、美國教育研究所Top25、國立台灣大學八十六學年度實習教師第四次、第五次返校座談會議紀錄、新制師資聘任制度、國中教育行政與校園文化

1 話說實習、-國立台灣大學八十六學年度實習教師第一次~第三次返校座談會議紀錄

Archive

版型採用www.templateism.com的FlatMag Responsive Blogger Template. 技術提供:Blogger.

 

© 2013 NTUEDUSA . All rights resevered. Designed by Templateism